植物趣事知多少?
孔雀东南飞机
2021年07月12日 09:53:04
来自于园林植物
只看楼主

植物与文化 Plants and Culture



植物与文化

Plants and Culture

植物的成语趣事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植物花草的涵义通常隐含了植物的某些特征,而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涉及了许多的植物典故及寓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与植物相关的成语趣事吧。




昙花一现




有《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

诸佛如来;时乃说之;

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原指事物难得出现,后比喻美好的

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昙花:即印度梵语“优昙钵花”简称,为仙人掌科多肉类植物,花朵非常美丽。开花时间在晚上20~24点左右,可谓十分之短。



大家也许认为昙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吧,其实不然。昙花的开花时间为三、四个小时,可小麦的花只开5-30分钟就谢了,所以小麦花才是世界上花期最短的花。



华而不实




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

“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尔雅·释草》中对植物描述到,能开花的树木叫做华,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植物会“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呢?


  1. 植物为单性花,如银杏、桑树,禾本科、葫芦科等植物,花只有雄蕊是没法结果的。



  2. 植物为三倍体,这种植物的花没有繁殖能力,所以是不会结果的,如中国水仙。



  3. 雌蕊瓣化或退化的花,也是不结果的。如雌蕊瓣化的重瓣荷花或绣球荚蒾这种不孕花。





牛溲马勃




宋·黄毚《谢两浙陈运使许荐启》:

“竹头木屑;马勃牛溲;

咸豫兼收;未尝轻弃。”

又是牛又是马的,但这成语与动物无关哦。

牛溲是车前草,有利尿功能,

马勃是一种真菌,可食用、入药。


在古代,人虽认为这两种植物虽然都不起眼,但如果懂得利用它们性能,那它们就有大用处。



所以牛溲马勃这个成语,比喻一般人认为不起眼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藕断丝连




唐·孟郊《去妇》诗:

“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作为植物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花纹中的木质纤维素,具有一定的弹性,有维护导管的作用。



藕被折断时,螺旋导管会像弹簧一样被拉长而不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所以藕断丝连,是在保护它的导管啦。


缅甸莲梗丝衣




桃之夭夭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

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后逐渐谐音将“桃”改成“逃”,

作为“逃跑”的诙谐语,

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如明代《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



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可见古人用词也是随心境而变的啊。




椿萱并茂




《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谓“椿庭”。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谖"同"萱","萱草"为忘忧之草,

古人用以比喻母亲,谓 “萱堂”。



“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康,这是一个褒义词。比如清·程允升在《幼学琼林·祖孙父子》中就谈到:“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





樗栎庸材




樗是臭椿树,栎则是栎树。“樗栎”泛指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



樗栎庸材,最早出自庄子的著作。

惠子对庄子说,家里有一棵大椿树,

但匠人都不把它当作良材,此树大而无用。

庄子反驳,若将它种到广袤原野上,

让它为大众遮荫,不就发挥其作用了吗?

这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啊。



尽管有椿栎庸才之说,但臭椿也并非一无是处。臭椿木材轻韧有弹性,易加工,耐腐朽,可用于建筑、家具等。它还是很好的环保植物,可以用于重污染地区的绿化。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凋谢的菊花,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



这个成语与苏东坡有关。

他在诗中《九日次韵王巩》写道: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意思是既然已来了就不要着急回去,

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赏花正好。

因为,如果等到“明日”,

重阳已过,菊花凋零,

那么游人觉得无趣,蝴蝶看了也愁啊。



不过现已多作“明日黄花”,毕竟若“今日”才是菊花盛开的重阳节,那“昨日”的菊花该是含苞待放,“明日”的残花,才是已经过了观赏时候的啊,古词还是得活用吧。




南柯一梦




南柯,就是一棵大槐树朝南的一根树枝。南柯一梦用来形容人生如梦,一场空欢喜。



典故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写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

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

醒后发觉原是在自家院里做了一梦,

而大槐安国不过是院中槐树枝下一蚂蚁洞罢了。

所谓荣华富贵,一切全属虚幻。



槐树,又名国槐,豆科槐属落叶乔木。

在古代槐指代科考,举子赴考称踏槐,

槐象征着三公之位,举仕有望,

且“槐”、“魁”相近,

古人企盼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

因此很多人都在自家院中种有槐树。



而槐树本身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吸引很多昆虫来栖息。所以树下有蚂蚁窝,也就是大槐安国,就不足为奇啦。




叶落知秋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

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自《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这里的叶指的是梧桐树的叶。



在古人眼里,梧桐是百树之王,地位很高。

传说中它通明神谕,呼应宇宙,知时知令,

正如《花镜》中所说:

“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

桐不华,岁必大寒。

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

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





不辨菽麦




菽,豆类的总称。《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小民采之”。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

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死后晋国推选新君,

大臣们怕年岁大的不好掌控,

就说周子的哥哥是个白痴,

连菽麦都分不清怎么能当国君呢?

于是便立了14岁的周子。



其实这也是大臣们故意的,菽和麦一个是豆科一个是禾本科,分不清楚的是少数。只不过相比五谷不分,不辨菽麦比喻这个人白痴的程度更深罢了。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语出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有人说崔骃可能没去过我国南方,

因为南方有种树——榕树,

就是以独木成林著称的啊。

其高达30米,枝冠向四面无限伸展,

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形似稠密丛林。



又例如独“草”成林——竹林。

竹子靠地下根状茎,也就是竹鞭,

在地下蔓延,萌发竹笋。

有时看到的整片竹林,可能只是一棵竹子。

有人猜作为一次性开花植物,

竹子一开花,就死掉一大片,

或许是,竹林里竹子就那么一棵吧!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