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利器
把建筑工业化
2021年06月18日 08:10:27
只看楼主

在今年3月,“碳中和”作为2021年八大工作重点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继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首次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又一次重要举措,也彰显出中国“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而伴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于6月1日顺利通过技术验收,重点排放行业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这势必加速重点排放行业在绿色技术应用方面探索及应用的步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今年3月,“碳中和”作为2021年八大工作重点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继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首次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又一次重要举措,也彰显出中国“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而伴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于6月1日顺利通过技术验收,重点排放行业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这势必加速重点排放行业在绿色技术应用方面探索及应用的步伐。


src=http___www.cma.gov.cn_2011xzt_2021zt_20210518_2021051804_202105180403_202105_W020210518649030395113.jpg&refer=http___www.cma.gov.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筑产业链是全国碳排放最高的关键领域,其对绿色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对2018年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的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能耗总量为21.47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为46.5%;全国建筑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co2,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比重为51.2%。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建筑行业不仅碳排放量巨大,并且其碳排放比重大于能耗比重,表明当前建筑行业全产业链急需通过绿色、高效、系统的技术体系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图片1.png

图1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的定义及数据可知,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是由“建材开采与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与回收”四阶段组成。依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保障性住房新型工业化建造施工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的研究成果,钢筋混凝土建筑每年单位建筑面积各阶段碳排放比例关系为(50年使用期):建材开采与生产阶段占比58%、建筑施工阶段占比11.3%、运行阶段占比5%,建筑拆除阶段占比25.3%。由此可知,建材开采与生产阶段的单位时间碳排放比例最高,其次为建筑拆除阶段与建筑施工阶段,这些集中排放的环节对环境影响更大,是建筑产业链降低碳排放的重点环节。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来替代传统现浇,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工业化部品回收等替代现场手工湿作业及破坏式拆除,以信息化平台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从而实现对建材开采与生产、建筑拆除、建筑施工环节碳排放的有效控制,通过系统工程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提高建筑质量和行业效率。根据相关研究,以上海万科新里程项目(预制率仅36.85%)为例,使用装配式建造方案相较传统建造方式可实现碳减排14.6%,而伴随装配率的提高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由此可见全面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并基于先进的结构技术实现建筑主体全装配,将是建筑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有效利器。


为此,三一筑工为建筑行业提供SPCS三一建筑工业化系统(包括核心技术和软件平台、智能装备和数字工厂、项目全流程服务),凭借“空腔+搭接+现浇”核心技术实现主体结构全装配,地上地下、墙柱梁板全预制;依托集团在装备制造方面的传统优势,研制了品类最全的成套智能装备,包括SPCE智能PC装备、SACE智能AAC装备、SSRE智能钢筋装备、SMCE模块化装备、新材装备等,可有效提升建材生产及建筑拆除阶段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碳排放量;并依托集团在工业互联网的经验沉淀,打造了以数字化驱动的涵盖研发、设计、智造、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新生态平台,通过产业链信息整合系统性推动“四节一环保”的实践。未来,三一筑工将继续全面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通过“SPCS-超级混凝土建筑工业化系统方案”助力建筑行业早日实现“碳中和”。


640.jpeg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