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家园 收录于话题 从事巡护小浪底水库工作8年多,颜景亮的工作因卫星的“帮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颜景亮今年45岁,是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政监察支队监察副专员。一年前,他和九名队友每月要“地毯”式巡查库区两次,查找和整治“四乱”问题,每次需耗费一两周时间。出发前,他们要带上清障工具、应急药、干粮,一个月仅能回两三次家。自从用上卫星监测手段后,他们的工作方式变成“点穴式”执法,不用在外风餐露宿了。
水利家园
从事巡护小浪底水库工作8年多,颜景亮的工作因卫星的“帮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颜景亮今年45岁,是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政监察支队监察副专员。一年前,他和九名队友每月要“地毯”式巡查库区两次,查找和整治“四乱”问题,每次需耗费一两周时间。出发前,他们要带上清障工具、应急药、干粮,一个月仅能回两三次家。自从用上卫星监测手段后,他们的工作方式变成“点穴式”执法,不用在外风餐露宿了。
小浪底水库卫星遥感监察系统平台
据了解,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干流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里程碑式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下游地区生产生活水源“咽喉”所在,它的投运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千年一遇。小浪底水库的安危,直接关乎下游亿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和饮水安全。
从“四乱”突出到生态修复,黄河渐成中原“绿飘带”,这是9月12日拍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为保护好小浪底水库环境,巡查库区的任务必不可少。从小浪底卫星影像可看出这项工作的难度。水库夹在两山之间,呈东西狭长走势,库岸线总长1279公里,水面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水库周边岔沟密布、道路崎岖,分布着河南、山西两省187个行政村。“一年到头,我们不是在车上就是在船上。有的地方车、船都进不去,想巡查但到不了、看不见,工作效率低,只能干着急。”颜景亮说。
2019年9月,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库区管理中心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合作,利用国内首个观测精度达0.5米分辨率的“高景”卫星星座,每月一次获取小浪底库区全域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并开发出小浪底水库卫星遥感监察系统。
“传统卫星拍摄小浪底库区存在一定技术难度,陆地观测卫星多是南北向拍摄,小浪底是东西走势,而高景星座的多星联合与敏捷成像能力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研究员隋正伟介绍,“我们为小浪底库区提供了从成像编排,到数据接入与处理、图斑信息自动化提取,再到内、外业应用软件开发服务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全面支持库区的综合监管业务。”
2019年9月起,卫星“发现”小浪底多个“四乱”线索。
现在,不用巡山,颜景亮在办公室就能完成一大半巡查工作。颜景亮在电脑上熟练地打开卫星监察系统,随机选取一块区域并逐级放大,岸边建筑、车辆和水上船只等清晰可辨。开启飞行模式后,屏幕切换为鸟瞰视野沿既定路线展开巡查,库区设施分布一览无余。
看到可疑线索后,颜景亮和同事驱车前往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后村。沿途山壁上喷涂着“小心落石、弯急慢行”的提示。下车后,颜景亮很快找到可疑点位,进行现场核查。
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
过去,人工巡查遭遇险情是常事。“有一次,车轮打滑后撞上护栏又弹回来,在五六米宽的盘山公路上来了个‘漂移’。路下边一百多米就是水库,车停稳后,我和两名同事定了20多分钟神才下车。”颜景亮说。
颜景亮回忆,曾经在三门峡市渑池县碰到山体落石,为了挪走路上一块三百多斤的石头,一个同事脚趾被砸断了,绕了一百多公里路赶到医院时已经接不上了。
如今卫星来帮忙,不仅工作变安全了,颜景亮的生活也有了变化。“尽管家距离单位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但以前长期在外巡查,很难顾上家。”颜景亮说,“我现在能多关心一下孩子了。”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库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爱民介绍,通过卫星技术已发现和整治库区百余个“四乱”问题,已核实线索均被处理,其中一起非法采砂案影响较大。“垣曲县清水河小浪底库区位于中条山腹地,路不好走且常有山体落石拦路,单纯依靠人力巡查不易发现问题。”高爱民说,2019年12月通过卫星图片对比发现,这一区域疑似有重型车辆和设备活动,经查是某公司以开发旅游为名进行非法采砂,这一案件后被及时处理。
一年来,管理中心已处理多起“四乱”问题。
“卫星遥感数据精度高、时效好、覆盖面广,通过小浪底的实践,我们已经将卫星遥感技术深度运用在水利行业中,未来还将不断完善。”隋正伟介绍,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卫星遥感将和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赋能现代化社会治理,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来源: 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河南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