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余村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
名侦探小五郎
2021年01月22日 13:48:07
只看楼主

      本文为中规院上海分院朱慧超在“2019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本文为中规院上海分院朱慧超在“2019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演讲者 朱慧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分院



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距离杭州市约60公里。下辖2个自然村和1个中心村,8个村民小组,村庄人口1059人,面积为4.68平方公里。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余村时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余村自此被誉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为应对规划建设需求,项目组成立驻村工作组,在镇政府驻点,进行各条线规划建设对接,并向省市县各部门汇报。



一、余村概况


2020年3月30号习近平总书记到余村考察,一是倾听并认可了余村“1+1+4”的规划布局设想;二是对余村坚持“两山”发展理念表示了再一次的肯定。他提出“生态本身是一种经济,保护好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余村具有两张名片,一是 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二是 乡村振兴的样板地 。2017年,余村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2019年,作为乡村振兴的代表村参加国庆70周年庆典。其强大的影响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前来考察学习,每年考察人数50-60万。


余村是一个起点很高的村。第一,村强民富。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5万,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第二,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余村于今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特色产业有基础,农家乐旅游已经成了一定的规模,所以人口稳定,村庄人口几乎没有流出,反而吸引了一部分外来打工者。


二、先进村的规划该怎么做


“两山”理念提出15周之际,余村应该向世界、向中国展示什么?我们认为有两个条路可以选择。第一,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做好两山转化的示范。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提出的第一轮的方案即是做好“两山”转化,并提出了要有“五个一”:一次快达漫游的体验、一个鲜明的IP等,总体思路聚焦经济大发展。可是也迎来了反对声。余村是“两山”理念发源地,需更严格的保护。因此,项目组提出第二条路:强管控,甚至要减量发展。


余村发展历程


纯粹的严保或发展,往下走似乎都具有极大的挑战。 通过补充调研,我们感悟到似乎两条路都“走不通”。强发展思路下,水库边上竟然建起了酒店,包括生态敏感的山坳里有人提出要做商业开发,给生态保护带来巨大挑战。而严格保护思路下,村庄发展只能维持现状,难以提升村民收入。


平衡保护与发展是关键。 规划师的职责就是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应该都要做到,关键是找到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因此,我们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准绳在探索新发展路径,可概括为三点:



第一,进与退的平衡。

平衡村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一方面,余村山清水秀,竹林资源丰富,但林相单一。毛竹林占比80%,生境单一导致生态脆弱,因此余村生态保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村民及企业经营的农林经济低效,竹林地只有1000多元/公顷,而且存在农田抛荒现象。为解决问题,我们找到了平衡村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三个抓手:


(1)发展林下经济,丰富林下生境。 在林下发展菌菇、名贵树种、中草药,既起到增收作用,又能改善林地生态,最终项目组结合农民种植意愿,在余村划定增设了多片林下经济区。


余村正大力培育林下经济


(2)结合山林休闲,推进林相改造。 单纯的林相改造投入高,且直接经济效益小,因此村庄往往没有积极性。项目组提出将经营性的旅游项目与公益性的生态修复捆绑运营,成功吸引当地企业投资,将原来废弃的矿坑改造成户外舞台。


林相改造及林下经济分规划布局示意图


(3)退工还田。 原本村口集聚了已批竹拉丝厂,效益不高且有轻度污染。余村人下定决心关闭工厂,通过破硬复绿,恢复水田,实现“退工还田”。为了增加农地经济效益,规划建议引入彩色水稻进行种植,发展观光农业。村庄生境改善,村民收入也有提升。


余村老工业板块“退工还田”实施前后

左:航拍实景,右:人视实景



第二,内与外的平衡

人民村庄靠人民。上阶段余村“两山”理念的实践主要通过政府自上而下“外力”支持;新发展阶段,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两山”理念实践是本次规划重要目的。如日本古川町通过全民参与清理濑户川,建立了强大的社区凝聚力。余村规划实践中,我们努力推行“共同缔造”理念,激发村民的主动性,让村民参与到“两山”理念实践中。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要点:


一是发展共商 。余村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规划团队是参与者和辅助者,决策者则是全体村民。余村各项建设的项目库,就利用余村完善的基层制度确定。


左:村民代表决议重点建设项目

右:村民小组调研明确改造意向


二是项目共建。 “开放庭院”即是通过共同决议筛选出的重点项目之一。开放庭院建设目的是鼓励村民修缮自家院子,并通过降低围墙,改造绿植来改善村庄景观生态,同时促进村民自我创业,植入新业态,促进增收。


实践中,开放庭院建设有效地引导村民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村民负责施工,规划团队提供专业图纸,村委提供政策及管理,施工过程中互相协同,共同推动实践。


项目组与村民现场沟通施工图及村民自主修改、自主施工


第一批“开放庭院”有所成效。开放庭院一户一品,突出各自特色。从主题立意、材料选用、logo设计、花草种植,都是通过规划团队与农户手把手一起“聊”出来的。


部分开放庭院实施成效

部分开放庭院实施成效

左:村民胡某开放庭院实施前后

右:村民潘某开放庭院实施前后


通过开放庭院建设总计的技术范式

左:面向村民庭院六要素  

右:面向管理的庭院建设指引


三是收益共享。 村庄振兴需要引入外来力量,而保障收益共享是引导外力进入乡村振兴的前提。余村作出了探索。一方面,规划将余村周边四村纳入,实现五村资源统筹与效益共享,同时发挥余村带动作用。推动镇政府组织建立五村村书记议事会,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具体项目结合“一事一议”具体决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余村“内力”与周边四村“外力”之间的平衡。


另一方面,村庄内力与社会外力也需要构建平衡。一是明确了社会资本进入余村后,其合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二是社会机构如高效、社会科研团队等,进入村庄后的参与模式,合作模式,与村委、村民的工作关系等。如中规院即通过建立余村规划建设技术指挥部及与余村建立联合党支部的方式,从各方面帮助余村提高规划管理水平,推动各项建设有序进行。


因此, 发展共商、社会共建、区域共享 成为“ 共同缔造 ”在乡村的一种实践方法。


余村两山理念示范区村庄共同缔造机制示意



第三,新与旧的平衡

乡村振兴需找到新兴要素与历史空间的平衡点。既要保护历史,又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新的乡土生活空间,如余村印象即采用存量老厂房建筑改造,并植入新功能。


余村印象“新与旧”的结合


同样,构建余村村庄“新与旧”的平衡,即保有“旧”貌,植入“新”设施。 一是补足生活基本设施短板,二是改善村民出行设施。 如增加余村的对外通道,实现村民与游客的适度分流。 三是提升市政基础设施。 余村实现了燃气进村,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


余村出入新通道-余村大道建成实景


三、结论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既要保护又要发展,要内力也需要外力,要历史也要融新。如何构建三方面的平衡是本次余村规划的破题点。


第一,进与退的平衡

更高质量的生态保护与更好的经济发展不矛盾,合理确定发展与保护的边界是关键,可持续是标尺。


第二,内与外的平衡

平衡村庄内生动力与外部动力方能实现村庄可持续经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内核的共同缔造是有效办法。引导政府、村民、社会团体、企业的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用外部社会力量激发村民内部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新与旧的平衡

建设新旧融合与便捷自然的新乡土空间。村庄振兴小到建筑,大到村域,都应保持原真性、地域性,内部设施则推行以人为本,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合理拿捏两者关系是村庄面貌改善的关键点。


希望余村规划的这些经验能够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绵薄之力。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