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庭院枯山水的世界,国宝级枯山水设计师,竟是一位寺庙住持?!
海贼王路飞1
2021年01月15日 09:07:26
只看楼主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僧人, 每天清晨4点起床, 坐禅、诵经, 清扫院子 8点去设计事务所上班 下午6点半下班, 傍晚7点开始坐禅。 因禅开始, 以禅结束。 这就是枡野俊明每一天。 枡野俊明 Shunmyo MASUNO 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 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僧人,

每天清晨4点起床,

坐禅、诵经,


清扫院子


8点去设计事务所上班


下午6点半下班,

傍晚7点开始坐禅。

因禅开始,

以禅结束。

这就是枡野俊明每一天。


枡野俊明

Shunmyo MASUNO

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

日本禅僧大师和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 -

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

枡野俊明并不觉得枯燥。

重复也是一种人生,

相信在这些反复中,

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比如:

“作庭”


枡野俊明喜欢作庭,

他觉得: 

庭园是特殊的精神场所,

是心灵的栖居地。


“作庭即修行,

步步是道场。”

他说。


白砂、青苔、褐石、

相比山水草木,

枡野俊明更愿意用“枯”,

去表达方寸之间的禅意。


细密的白砂“流过”,

它可以是大川、海洋,

也可以是迷雾、云海。


错落的石头,

是大山,是岛屿……

蜿蜒之处,

你仿佛可以听到溪水潺潺。


无水似有水,

无山似有山。

这是日本“枯山水”,

也是枡野俊明的设计哲学。


“枯山水”英文“Zen Garden”,

意为:禅花园,

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禅宗结合的产物。



作品欣赏

包含:京都府公馆庭园、瀑松庭、龙门庭、正受庭、莹山禅师转法轮之庭、清风道行之庭、和敬之庭。


京都府公馆庭园

这个设施由迎宾馆的一部分——「京都府公馆」与多功能「府民大厅」所构成。本庭园是迎接海内外宾客接待室,为营造出接待气氛而设计。设施考虑到利用形态,通过电脑控制照明,试图营造有夜间庭园景观形式的日本庭园。庭园使用瀑布、流水、池塘等传统构成要素,精炼设计的同时,体现了自然宽宏博大的印象。


此外,庭园围绕此设施主题「友好与亲善」,营造了浑厚圆满的环境。

▲所在地:京都市上京区乌丸通一条下

建筑设计:石本建筑事务所

规模:占地面积4473平方米

竣工:1988年

施工:佐野藤右卫门+植藤造园、小樱产业


瀑松庭

这个庭园是由池泉、溪流、瀑布等水景和利用白沙象征的山水(枯山水)以及以茶室为中心的露地所组成的日本庭园。庭园的设计借于濑户内海的景色特点,以浮出海面强而有力的花岗岩群岛,以及在此生长的黑松作为主题。庭园内的黑松与瀑布构建了「静」与「动」的关系,在庭园构成上相辅相成,哪一方都不可欠缺。所谓万物均又一而形成,「静」与「动」的关系维持了不二的平衡。将这重要的精神思想,通过此庭园传达给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无须语言传达。就犹如这黑松,安静地立于此处,平日的烦恼忧愁等随瀑布流去,身心得到清净。黑松与瀑布作为庭园的主题,故此庭园命名为「瀑松庭」。

▲项目内容:今治国际酒店中庭

设计内容:外部构造、庭园设计

所在地:爱媛县今治市旭町2-3-4

建筑设计:观光企划设计社+浪速设计

建筑施工:清水建设、日产建设、大林组、

住友建设JV庭园外部结构设计、监督管理枡野俊明+日本庭园设计

庭园建造施工:植藤造园(佐野晋一)和泉屋石材店(和泉正敏)

合作栽植:濑户内园艺中心

占地面积:11350平方米

庭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


龙门庭

此庭园是为紫云台禅寺的迎宾设施而建造的。由茶室建筑看到的景象(一块竖立的大石头)是表现本寺当年开山祖师东皋心越禅师给弟子们说法的情景。禅文化中,有一个来自中国龙门瀑布的故事,越过瀑布的鲤鱼将化成神龙。这个故事在日本枯山水石组中得到了抽象化的表现。本庭园在低矮的建筑山顶部制作了枯山水石组,本庭园的名字「龙门庭」由此得来。此外,自然排列的景石群、苔藓与白沙形成对比,营造出寂静的空间,使观看者能体验到当年禅师说教的氛围。在此处,清净无杂念的心与庭园空间对峙,时而妄想世界,时而无相未来。

▲项目内容:曹洞宗袛园寺紫云台庭园

所在地:茨城县水户市八幡町

建筑设计:三上建筑事务所

建筑施工:大久保健设

造园施工:佐野晋一,植藤造园( 大久保健设

建筑物面积:163平方米

庭园外部结构面积:140平方米

工期:1999年2月-1999年3月


正受庭

「对峙的空间,哲学的庭园」,这是我追求的叫作中庭的极小空间。先从这个馆的主人最初给我的信来介绍吧。信中写道:微弱的光线射入庭园,虽然在园子里却能感受到外面和自然交集的庭园。微小的空间通往无限的世界、连接天空通往形而上的世界,想要一个这样的能够映照出自己内心的庭园。专攻宗教哲学的主人对中庭提出了这样明确的要求。


因此,将命名为光庭的这座中庭放置在「无意识、无我」的空间位置,眺望着中庭的自身与中庭中庭这个对峙空间相交流,寻找出埋藏在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东西。自己在存在的意识领域(建筑物)眺望放置在无意识领域的「中庭」。我想建造的是,穿过中庭再次走出无意识的空间,最后就是空,也就是与自然相融合的空间。我的想法是,在与这个受限制的庭园对峙时,能深切体会到「我是自然,自然就是我」。


与中庭这个被限定的空间交流时,人就与无限广大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心灵也得到释放,像是存在于被巨大的东西包围着安乐平静的氛围中。因此建造了这座伴随着高度精神性的哲学而形成的庭园。本来,宗教、哲学和精神性等都不存在具体形状。但是,正如曾经有位禅僧试验过的,想把没有开关的东西用空间来表现时,这座名为「正受庭」的中庭就应运而生了。所谓正受,就是「心静安定的状态」,指的是这样的心态下所有的事物都能被正确地反映的清心状态。正是和本庭园向往的东西相吻合的一个词,就用此命名了。

▲项目内容:S邸 「rifugio」坪庭

所在地:冈山县邑久郡

建筑设计:增田建筑事务所

建筑施工:MATSUMOTO CORPORATION

占地面积:391平方米(中庭面积5平方米)

造园施工:佐野晋一(植藤造园)

制作:山枫、沿阶草、石块等

工期:2002年10月


莹山禅师转法轮之庭

福井县的武生是开创曹洞宗大本山总持寺的莹山禅师的出生地。莹山禅师是把道元禅师从中国传来的曹洞禅在日本发扬光大的禅师。在曹洞宗,道元禅师被尊为高祖,莹山禅师被尊为太祖。在这片纪念莹山禅师的地方,御诞生寺得到了新的土地,由原曹洞宗管长、大本山总持寺贯主板桥兴宗重修此地。新建的众寮、坐禅堂中间的空间作为庭园,通过庭园徐徐到达玄关。故此庭命名为「莹山禅师转法轮之庭」。这是为了纪念莹山禅师在日本全国说法,普度众生而建造的庭园。庭园由地势起伏的苔庭、三块石头和白沙流所构成。假山附近的嶙峋景石代表说法的莹山禅师。他的恩泽,犹如这流淌着的白沙无垠无际。其他的两块石头象征的是观音菩萨和来向观音许愿的母亲。来寺院参拜的人们,走在庭园的石板路上观赏四周时,是否能聆听到莹山禅师说法呢?

▲项目内容:御诞生寺本堂前庭

设计内容:造园设计

所在地:福井县越前市庄田町32

造园外景设计/监理:枡野俊明+日本造园设计

造园外景施工:植藤造园(佐野晋一)

庭园面积:170平方米

制作:日本枫树、日本山枫、紫薇、

现有石头、白川沙石、 桧叶金藓

工期:2009年5月-2009年6月


清风道行之庭

修行的同时人会回归自我。


我将「忘却街道的喧哗,可以切换心态的距离和时间」的设计理念融入庭园规划——从入口周围到大堂的空间。如果把建筑物比喻成人的身体的话,那么这次的设计就是让它穿上了衣服。正如穿着不同心情也会不同一样,根据庭园的不同,住在里面的人心情也会随之改变。我正是考虑到这点,才设计出入口周围的空间。


人转变心情是需要一定的距离和时间的。比如寺院有三道门,神社有三座鸟居,道理是一样的。每次穿过门时人的心情就纯洁一点。这是一个居住空间,与寺庙、神社空间不同,但是我想将这种随着进入而心情变化的想法在这个大城市的居住空间中实现。


为此,从道路到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是最重要的。建筑物正对十字路口,可以听到街道的喧哗,首先改变入院处的气氛,使人们到入口处能稍微得到平静。进入建筑物后到住户玄关之间,住户们边眺望过渡的风景,边舒缓自己的心情。这条通道不单单是享受奢侈的空间,更是转化心情所必需的空间和距离。


听着流水声,感受着轻抚的微风,涂着柿漆的和纸温柔地迎接着人们。我的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从都市归来的人们在自然中得到缓解、回归自我的空间。

项目内容:Opus有栖川Terrace&Residence

设计内容:造园设计(外部人口、一层中庭、地下中庭)及入口室内设计

所在地:东京都港区南麻布

综合兼修:枡野俊明+日本造园设计

建筑设计:竹中工务店

建筑施工 :竹中工务店

造园外景设计/监理:枡野俊明+日本造园设计

基地面积:6251.42平方米

建筑面积:25511.11平方米(地上11层地下1层)

庭园面积:入口处约1100平方米,

外部空间约1350平方米,地下一层约170平方米

制作:紫薇、山枫、毛竹、吉祥草、庵治石

工期:2001年-2004年3月


和敬之庭

该项目是加拿大文明博物馆中展示的日本庭园,表现的是日本人对大自然的敬爱之心。这座庭园将「自我表现」的禅宗哲学以不对称、简朴、幽玄、静寂等方式表现出来。被命名为「和敬之庭」的这座庭园,本着深入理解日本和加拿大两国的历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初衷,作为连接两国文化的桥梁。


这座庭园中心的瀑布石是日本文化起源的象征,从这里流出的水流将汇入大海,这里则被设计成「流入博物馆」。以博物馆象征两国文化融为一体,达成相互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敬。


▲项目内容:加拿大国立文明博物馆庭园

事业主:加拿大国立文明博物馆

所在地:加拿大魁北克

建筑设计:Douglas Cardinal

竣工:1995年

地方顾问:Don Vaughn Ltd.

景观施工:Shinichi Sano,Uetoh Zoen


于他而言,无论是造园还是观赏庭园都是一种修行,庭园也是道场。



更多

枡野俊明的禅意园林作品 -


 只有身处自然当中,

才能看清楚这世界的

许许多多的真相,

越与自然亲近,

越会明白自己的渺小。 

不同于回游式池泉庭园,

枯山水庭园不允许人徘徊践踏,

是一种“拒人”之庭园。

枡野俊明却觉得,

枯水庭并不是“拒人于千里”,

只是强调一种“对峙”,

直面枯山水,就是直面自己,

人们如果察觉到这一点,

就能将自己的人生发挥到极致。

身为日本建功寺第18代住持,

也是获奖无数的设计师、教授,

他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平衡游走。

但他并不觉得自己身份很特别,

“想要创造空间美感,我去作庭;

想要传承这种美感,我去教学;

而古代作庭者都是僧人。

只是正常的一个共存状态而已。”

虽以作庭为名,却以做人为义。

在枡野俊明的努力下,

枯山水发展成为日本主流景观之一,

并且得到国际景观界的关注。 

 枡野俊明说,庭院是他 探索

更高自我理解的精神训练的土壤。

他内心的感觉,内在的情感,

他的积极面、阴暗面,

都表达进他的作品里面了。  

他的庭院是他的另一个“自我”,

是他思想的一面镜子。

 

枡野俊明会一直将枯水庭园做下去,

而这绝不只是一场僧人的自我修行。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