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转行之后:3年加班不超过10天
刘潇然
刘潇然 Lv.2
2021年01月14日 13:32:57
只看楼主

实习第一个月,加班到凌晨4点。 计成(ID:jicheng-0102)原创 采访 | 张帆 作者 | 张帆 编辑 |  肖琪玲


实习第一个月,加班到凌晨4点。

计成(ID:jicheng-0102)原创
采访 | 张帆
作者 | 张帆
编辑 |  肖琪玲


5年前,某个深夜的凌晨4点钟,谢世安完成当晚的第三个方案,站在打印机前,嗡嗡声入耳,心脏隐隐作痛,他既疲惫又害怕。

整个设计院大楼一片黑暗,只有谢世安所在的办公室亮着微光,他可能是整栋大楼唯一的活人,同事、领导已早早回家,连保安都已经休息。

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刚工作不到2个月的实习生,拿着700元的工资却需要忙碌到深夜,第二天仍需8点准时到岗。 他更不理解加班、拼命的意义。

他在心中默默发誓,以后一定要转行,离开设计院,再也不加班。

谢世安回想起实习的经历仍觉得如噩梦一般。

5年后,谢世安已如愿离开建筑行业,迈入互联网领域,在一家上市公司做研发。他说,当你因为工作而痛苦,对设计并无热情时,也许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做设计。 兴许打破固有思维,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01
他所学习的建筑

2012年,高考结束之后,谢世安几乎没有太多的犹豫就报考了建筑学专业,这是父母的要求,在他们眼中进入建筑行业似乎就意味着高薪收入。

“家中有位堂姐毕业于建筑学,在单位混得还不错,工资也很高,所以长辈也希望我能延续她的路线,进入建筑行业。”谢世安笑着解释。

后来,谢世安成功考入广西桂林的一所一本学校,建筑学是该校的重点专业之一,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位列全校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土木工程。

学校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美术功底。暑假期间,谢世安报名了一家素描班,他害怕入学后通过不了素描考试,担心被调剂到其它专业。

素描班里,他是唯一的准大学生,其他同学都是正在准备美术高考的高三考生。大家都很诧异,为什么谢世安考上了一本大学还要从头开始学习素描。

他自己也很无奈,不到两个月的机械化培训只够帮助他应付入学考试,很难培养出美术功底,更何况审美、基本功更是难以在短期内速成。

大学里,谢世安算不上全能学霸,却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在学业上,每门课程都勤勤恳恳。他却总觉得自己对建筑学的认知和感悟“缺一口气”。

“当时虽然能保证每门科目都不挂科,甚至有些还能拿到不错的分数。但自己对建筑的好坏、设计的判断、课程的理解一直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做作业和考试也完全是通过按部就班式地机械化流程来攻克。”谢世安告诉「计成」。

班上像谢世安一样的同学很多,入学前对建筑行业充满未知,因为家长的建议而入行。大学里,努力学习也只是能跟上老师的课程,对建筑作品和专业没有太多认知,更谈不上热爱。

“当时对专业其实有很多困惑,但大多都没放在心上,比如审美,知道一些大师的经典作品很好,却不知道具体好在哪。赏析伟大的建筑更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借鉴。具体到设计层面,也大多只会通过东拼西凑来进行模仿。”

但在老师的介绍下,他们以为只要认真学习,完成每一次作业、考好每一次考试,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手握优越的薪水。

临近毕业和实习,他们才发现一切好像并不像老师和家长口中所描绘的那样美好。

△ 谢世安大学毕业照


02
为什么一定要转行?

转折发生在2014年前后,谢世安正读大三。

大四的学长、学姐们正在因为寻找实习机会而忙碌,第二年就要实习的谢世安也对此多有关心。

但传来的消息似乎不太乐观:实习岗位竞争突增。

按理来说,在广西一本大学的王牌专业找实习应该不难。事实却是学长们连连碰壁,很多设计院非“老八校”、“新四校”研究生不要,甚至有学长不要工资,免 费实习打工都找不到合适的设计院。


这让谢世安很焦虑,同时也史无前例地感受到来自行业的压力,他决定提前准备考研来为自己加码,希望毕业能在就业大军中突出重围。

到了第二年,谢世安面临实习,还算幸运,他进入广西某知名设计院做方案,每个月工资700元左右。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为了这份实习工作,谢世安从入职第一天就开始加班,前半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到12点才能离开。他疲惫至极,甚至因为 过于夸张的工作强度,常感觉到心脏隐隐作痛。

为了顺利结束实习,他只能强忍着内心的委屈和无奈,直到内心防线因压力而决堤。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午后,谢世安正因为早早完成了某酒店方案而开心,整理好图纸、资料准备给领导过目。

还没等他开口,从甲方开会回来的领导先布置了任务:甲方计划有变,酒店方案推翻,改做足球场,同时要求谢世安完成3个不同方案以供选择,第二天上午开会的时候汇报。

为了完成3个方案,他只身一人加班到凌晨4点,而领导们早早就已经回家休息。

整栋大楼一片漆黑,只能听到打印机的嗡嗡声,害怕、孤寂、无助的情绪涌上心头。

他不明白为什么做着这么辛苦的工作却拿着养不活自己的工资、为什么辛辛苦苦做的方案会因为甲方的一个主意而付诸东流、为什么自己还要坚持在建筑行业……

△ 谢世安实习时的工位

谢世安第一次有了转行的念头。

“当时想起一位同样正在实习的高中同学,对方高考比我低30多分,实习工资却有四、五千,是我的七、八倍,只因为我们高考选了不同的专业,我是建筑学,他是计算机。”谢世安略显无奈。

实习结束后,谢世安到了大五,回校准备毕业设计。为了交出合格的答卷,他几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做设计,临近导师检查的日期,他更是连连通宵完善设计项目。

结果导师看到他的作品时却连连摇头,直道:“设计得过于简单。”这让谢世安备受打击,明明花了精力、准备了很久,却得不到导师的认可。为此他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连续一周失眠,难以入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会反问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学习建筑学。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转行。

谢世安认为,自己从一开始报考建筑学就是错误的选择,整个学习生涯几乎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似乎从来没有感受到“热爱”的情绪。

“可能我从小就喜欢用理科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对于审美、艺术、设计等主观性极强的课程和行业仍然缺乏悟性,难以开窍。”


03
逐梦互联网
 
想起转行,谢世安脑海里第一个念头就是互联网。
 
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工资可观,在谢世安看来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朝阳行业;另一方面,他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7岁时,家里买来第一台电脑,他就热衷于上网冲浪、打游戏。
 
最开始,谢世安选择的第一个岗位是产品经理,大多数人转向互联网行业的首选岗位。在还没毕业前他就通过不同的平台了解入行渠道,还特地参加了相关的夏令营,但最后他发现这一岗位并不适合自己。
 
不过通过这次机会,他得以把转行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坚决反对,他们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辛辛苦苦学了5年建筑却要转行。此后,谢世安与父母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彼此都想劝服对方但均无果。
 
直到2016年夏天,谢世安大学毕业,他郑重地告诉父母自己想去杭州参加为期数个月的IT培训班,学费要1万多元。父母极力反对,也不愿意出钱。
 
下定决心的他放出最后的“狠话”:如果你们现在不给钱我去培训,以后我仍会存钱去参加。
 
兴许是谢世安的坚定打动了父母,最后他带着钱一人远赴杭州学习前端开发。3个多月后,他学成离开杭州,跑到深圳寻找工作。第一个月投了60多份简历,才顺利找到了第一份研发工作,月薪7000元。
 
一切并不顺利,由于第一次“实战”,刚开始他经常会犯错,同时所在公司的技术主管脾气极差,每次都会当众批评、甚至责骂他。到后来,甚至主动咨询技术问题也会被骂。
 
负面的声音让他难过和委屈,同样也激励谢世安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技术的学习和钻研中,后来经验与技术成熟后,他直接辞职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其中,一条择业标准是:不需要长期加班。因为谢世安实在太讨厌加班了。 “我转行已经接近3年,到现在加班的天数可能不超过10天。”

△ 不用加班后,他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现在,谢世安在一家上市公司做研发,月薪在18000元左右。虽然每天不用加班,但他仍会主动抽出大量时间学习算法等新技术,既是加码自己,也是兴趣驱动。

“后来我也有思考,以前做设计的时候我很少有成就感,也很少像那些优秀的建筑师一样诞生奇思妙想,核心是始终没有摸透设计的意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研发类工作则相反,每消灭一个bug、解决一个问题,我都会有所收获,感受到自己劳动所带来的价值。相信只要技术过关能力就会被认可,这种见缝拆招式的工作方式可能更适合自己。”谢世安解释。

现在回过头看谢世安的转行之路十分平坦与顺滑,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整个过程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很多:互联网真的一定比建筑行业好吗?换一个行业就能混得好吗?周围的不理解与反对如何消化?自己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

兴许从大数据层面看,转行到互联网会有更好的前景, 但落到每个人身上会因人而异。 谢世安周围就有好几个朋友,也曾参加IT培训班,但最后又默默回去画图。

谢世安认为,互联网并不一定就比建筑行业更好。只是当你在设计领域工作很痛苦,难以适应周围环境时,转行也许能成为一个方向。但最后能否成功转型,还要看自己是否足够坚定。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