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时节,想见你
花开时节,想见你
1、污泥龄的调整
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沟中污泥浓度,进水悬浮固体浓度(SS)与污泥沉降性能指数(SVI),主要调控手段为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
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最主要的一项操作,它控制混合液浓度,控制污泥泥龄,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改变曝气池需氧量以及改变污泥的沉降性能。
污泥龄计算:
QS=(MLSS*Va)/(Q*SSi)
上式中:
QS:污泥龄(d)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
Q:进水流量(m3/d)
SSi:进水悬浮固体浓度(mg/L)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计算公式:
MCRT=(MLSS*Va)/(Qw*SSr+Q*SSe)
上式中: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
Va:氧化沟体积(m3)
Qw:日排泥量(m3/d)
SSr:回流污泥浓度(mg/L)
SSe:出水悬浮固体浓度(mg/L)
活性污泥QS在15天左右,MCRT一般应稍低于QS,并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步调低。回流污泥浓度SSr主要由回流比进行控制,回流比加大则污泥浓度下降,回流比减小,则污泥浓度增加,污泥浓度用来计算F/M。
2、溶解氧量的调整
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沟中溶解氧(DO)浓度,主要手段是曝气强度控制;氧化沟中,污水混合液在氧化沟内循环流动,以转刷、转碟或表嗓机推动和充氧,在曝气装置下游溶解氧浓度从高向低变动,由好氧段逐步过渡到缺氧段,好氧段溶解氧浓度DO宜控制在1mg/L~3mg/L,缺氧段DO宜控制0.2~0.5mg/L。
转刷(转碟)曝可以调节出水堰的高度,使转刷(转碟)改变淹没浮度而改变曝气量,若没有变频调速装置,则可改变转速调节曝气量,也可增开或减少转刷(转碟)数量来调节曝气量。
如果减少曝气量而影响水在池内的流速(应控制在0.25m/s以上),则应增开水下推流器,以保证池内流速,不致淤积。
3、回流污泥量的调整
其主要依据是污泥沉降指数与二沉池污泥厚度,主要调控手段是回流比。在氧化沟工艺中,剩余污泥合理排放后的二沉池污泥必须全部回流到氧化沟中,才能保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从而保证其处理能力,回流污泥量的控制就是基于这个要求,其方法有:
按二沉池泥位控制,即按设计要求确定的泥位,或使泥层厚度控制在0.3~0.9m之间,同时使泥层厚度小于泥位以上水深的1/3。
如果实际泥位超过设定的泥位,应增大回流量,如果泥位低于设定值应减少回流量,使逐步控制泥位在设定值上,但调节量不宜超过10%,待下一次巡检时检查泥位的变化,再给予适当的调整。
当二沉池泥位稳定,在一个值的时候,说明所有的污泥已回流到曝气池,达到了工艺要求,这个回流量与进水量直接有关,进水量增加(或减少),带出曝气池的污泥量成比例增加(或减少),回流量也应成比例的增加(或减少)。
因此习惯上用回流比(R),即回流污泥量与进水量之比来控制。
4、运行状态的纠偏
运行状态不理想,通常是由于上述三种调整不能及时引起,水力负荷(F/M)不适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机械或水力故障和进水水质突变(如非计划性工业污水的冲击负荷)引起。及时的调整须在运行中长期对季节性水质(含水温)水量的趋势分析后得以总结。
运行参数的调整具有滞后效应,故应小心调整(单次调整量应小于10%)并耐心观察。常见的运行故障表征及应对方法详见附录四,系统故障诊断指南,各厂可依据各自情况增删。
在运行状态纠偏的过程中,其中关键的过程控制参数为F/M,即BOD5污泥负荷,F/M计算公式如下:
F/M=(Q*BOD5)/(MLVSS*Va)
MLVSS=f?MLSS
上式中:
Q:进水量(m3/d)
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mg/L)
f:常数,对市政污水一般取0.75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g/L)
Va:氧化沟有效容积(m3)
由于BOD5需要五日才能取得结果,因此又采用测定COD来推BOD5,对氧化沟的F/M值应控制在0.05到0.1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