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工程,两层框架,柱距9米,每层层高均为7.2米。 外填充墙的里皮平框架柱外皮,3.2~4.2米标高设通长带型窗。 由于以上原因无法设过梁,所以4.2米标高处必须设层间梁托窗上墙体,有两种做法如下: 1、某大院这样处理,柱外皮4.2米标高处设钢板预埋件,待二层梁柱施工完后,从钢预埋件上焊钢牛腿,然后浇通长的混凝土层间梁,梁上砌墙并且将混凝土梁的主筋与钢牛腿焊接。 2、我考虑的是,在4.2米标高处,设混凝土层间梁一道,梁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底挑耳,挑耳上砌墙。
外填充墙的里皮平框架柱外皮,3.2~4.2米标高设通长带型窗。
由于以上原因无法设过梁,所以4.2米标高处必须设层间梁托窗上墙体,有两种做法如下:
1、某大院这样处理,柱外皮4.2米标高处设钢板预埋件,待二层梁柱施工完后,从钢预埋件上焊钢牛腿,然后浇通长的混凝土层间梁,梁上砌墙并且将混凝土梁的主筋与钢牛腿焊接。
2、我考虑的是,在4.2米标高处,设混凝土层间梁一道,梁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底挑耳,挑耳上砌墙。
比较:
方案一优点:外围框架柱和内部框架柱可以一次施工到二层,4.2米处没有施工缝,受力明确,混凝土层间梁没有扭矩
缺点:施工非常麻烦,现场焊接量非常大,造价很高,工期长(四周总长度好几百米)
方案二优点:施工简单,造价低,施工技术要求低。
缺点:底层外围框架柱要分两次浇,第一次只能到4.2米梁下,等于变成两层,中间多一道施工缝。内部的框架
柱仍然一次浇筑至7.2米标高处梁下。层间梁无内板,外挑板上砌墙有扭矩(经计算,扭矩比较小,无大
影响)
请大家说说,综合考虑哪种做法更好些?有没有更好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