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产业链效益显著 北斗系统应用将成交通强国建设重要支撑
天玑科技北斗星
2020年09月10日 10:28:14
只看楼主

北斗产业链效益显著 北斗系统应用将成交通强国建设重要支撑   北斗三号建成以后,我国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简单来说,要在2035年前建设一个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立体服务覆盖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我国即将建设一个天基低轨星座系统,有望在2025年前建成。届时,全世界都会享受到北斗厘米级定位服务。   据悉,北斗三号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北斗产业链效益显著 北斗系统应用将成交通强国建设重要支撑

 

北斗三号建成以后,我国已经着手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简单来说,要在2035年前建设一个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立体服务覆盖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我国即将建设一个天基低轨星座系统,有望在2025年前建成。届时,全世界都会享受到北斗厘米级定位服务。

 

据悉,北斗三号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北斗三号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高效完成组网。单星研制周期缩短四分之一,运载火箭总装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卫星入网周期缩短四分之三。自2017年11月份起,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建成40余个地面站,快速形成了星地一体化运行能力。

 

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发布会上,冉承其带来了需要同步上线的北斗所有7类服务接口控制文件,供所有企业研制、生产。“今天发布的7类文件便于全世界企业关注、使用、研制、生产北斗产品,以便这么好用的北斗产品更早地深入到各行各业。”

 

 

一、北斗产业链效益显著

 

北斗工程综合效益显著、成果丰硕,凝结了中国智慧。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北斗在中欧班列运输、京张高铁建设运营、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应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水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创新是北斗建设和应用永远的灵魂,创新也会带来产业、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北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北斗在精准测绘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救灾减灾车辆运输方面,北斗也提供了高精度基准服务。在今年水灾抗灾过程中,北斗在形变监测、提前预警、转移人员、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将成交通强国建设重要支撑

 

交通运输部举行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北斗系统最大的民用用户之一,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将北斗系统应用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特别是数字交通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着力打造海事系统北斗应用技术、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应用管理"四位一体"的完备体系,全面启动海事公务车、船、导助航设施北斗设备的安装应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长江干线公务船、客渡船北斗应用实现100%全覆盖,海事领域年内将实现北斗应用100%全覆盖。目前,长江干线1641艘船舶已安装应用北斗终端,其中842艘公务船、733艘客船实现应用全覆盖,另有其它船舶66艘已安装应用。全国已安装海上航标7383座,完成全部97个沿海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的建设。

 

 

二是北斗系统国际化进程效果明显。在水上安全领域,我们积极推进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国际化应用,北斗卫星搜救载荷入网启用测试等6份报告,已通过国际搜救卫星组织联合委员会审议。此外,还加快推动北斗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申请工作。在道路运输领域,推进中俄北斗-格洛纳斯国际道路运输应用,完成中俄车辆动态信息交换验证,与俄方签订平台数据交换协议。在民航应用领域,起草相关标准及建议措施,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国际民航组织应用。

 

孙文剑介绍,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行业在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北斗系统行业服务能力,加强北斗系统应用对交通强国建设、数字交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行业北斗系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落脚点。

 

通过智慧工程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完成与“互联网+”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对接,还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未来新基建项目的重要支撑!

 

 

从信息化发展角度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使智慧工程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不断提升的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也为智慧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但纵观诸多工程的信息化或智能化建设,均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统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碎片等问题。因此,深入推进智慧工程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两者理论关系,采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保障各业务数据量化和集成集中共享,统一决策平台和管理智能协同。


 
北京天玑科技想做的"智慧工程"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三、智慧工程的目标
 
1.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实施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打造标准统一、流程规范、业务量化的工程管控体系,形成全面感知、全面数字、全面互联、全面存储的管理形态,实现从发展规划、项目立项、前期设计、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移交运营到工程寿命终止的全阶段、全周期管理。
 
2.全方位风险预判。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数据管理和管控模型分析,形成大感知、大传输、大储存、大数据、大计算、大分析的管控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识别和预控。
 
3.全要素智能调控。通过打造工程建设中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等相关方互联互通,彼此协调,形成枢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与物资供应、移民搬迁、电力送出等专业专项智能协同和统一高效的管控体系,实现全专业、全要素智能调控。

 

大家都在搜:智能打桩定位系统、智能压实度监测系统、智能路面摊铺系统、拌合站质量监管系统、智能测斜仪、智能表面沉降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矿山预警监测系统

 

 

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玑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北斗智慧工程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天玑科技转化中国水科院的科技创新成果,结合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汇聚资深创业团队,深耕行业应用需求,深入了解中国特色,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智慧工程建设全流程解决方案。

 

天玑科技成立以来高速发展,创新性的将北斗技术应用到公路、铁路,水利、机场工程建设领域,以工程质量过程管控为核心,将隐蔽工程透明化,为业主和施工总包单位解决质量,安全、效率、管理等核心问题。已形成TJMC摊铺系统智能压实系统桩基信息化系统TJ-Cloud变形监测等系统产品,从终端到平台,硬件到软件,产品销售到全程技术服务为广大业主和施工总包方提供完善的北斗智慧工程方案。特别是基于北斗的道路工程质量信息化系统成熟应用于日照交发,武汉交投,中建四局,南宁绕城高速等项目中,京雄城际,江巷水库大坝,大兴机场沉降监测等项目中也已全线选用,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和赞许。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