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设计有这么差吗?内蒙古“十八弯”盲道引发全网批判!
香草巧克力
2020年09月04日 11:42:50
只看楼主

本文转载自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已获得授权 不是你的错,是设计的错。 —— Donald Norman 前几日,内蒙古赤峰上了热搜,看了市民拍摄的视频才发现,原来是为了避开新栽的树,把一段 150米的盲道改成了“十八弯”! 在这条视频里,市残联维权科的工作人员也说了,


本文转载自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已获得授权
不是你的错,是设计的错。
—— Donald Norman


前几日,内蒙古赤峰上了热搜,看了市民拍摄的视频才发现,原来是为了避开新栽的树,把一段 150米的盲道改成了“十八弯”!



在这条视频里,市残联维权科的工作人员也说了,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特殊人群的实际需求

日站君疑惑了,这条路看起来还算宽阔,完全可以规划好盲道、栽树的区域,不至于弄成这样吧?



把盲道铺成这样,评论区各位网友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甚至有人说, “盲道上除了盲人,什么都有”。



在当天下午出现了 “十八弯”盲道改回直线的消息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目光放到身边的 城市设计 上!



 盲道究竟方便了谁? 


首先还是盲道的问题,我们在路上 不用费劲 就可以发现有 “拦路虎”



“七扭八歪,不然砖太多浪费”



或者是 “乱领路,还突然消失” 的铺设方式



太离谱了,铺成这样是 人行道的砖不够吗 还添了颜色 ,给盲人看的?

随手一拍, 图片多到可以让人民日报专门整理出一套做公益招贴!



如果这还不够直观,那下面央视的 采访 可能会让很多人沉默。

接受采访的就是一位 盲人 他直言走在盲道上反而要担心会不会有什么东西突然出现,“尽量不走盲道”竟然成了他和其他盲人朋友心照不宣的事!



同样,记者也采访到一些占据盲道的使用者,他们要不就是 明知故犯 ,要不就是 支支吾吾开始推诿。

话到了嗓子眼最后却只能叹口气,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 认知误区,盲人走不快。

其实盲人走路不是很慢,他们习惯匀速走,每小时可以达到 4公里 左右,盲道的突然中断、选址不合理等问题都会给盲人的出行造成困扰,也是因为这类情况的频频发生,让盲人 逐渐对盲道失去了信任和依赖 使用率下降是必然的!


难怪我们很少看到有盲人走在盲道上!这些本该方便他们的设计变成这样,难怪咱们路人都要抓狂了!

 我们也是不合理设计的受害者!


· 这些“设计”,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看到这你就已经开始生气了,那还是太早了,在我们身边照样有”不友好“ 的城市设计!

比如 人行道修不直、砖铺不平 ,一到下雨天跟“在线扫雷”似的,上班路上踩一脚,心情坏到想把伞柄捏烂!


像是路上为什么会 有张牙舞爪的铁丝出现、台阶长得像坡一样 ,走路都得小心再小心,就怕遭到“暗算”……


其中还有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公园、学校的汀步为什么这么别扭!

最让人诟病的就是那个步距,一步难受,两步踩空!


原本这种设计是为了 缓解主道路人流的压力 ,还能顺便欣赏一下周围的景色,不过一般都是, 汀步那边独好,我们这边另走出一条路吧 ,手动微笑。

其实关于汀步的步间距, 设计师也很头疼, 因为 无论将步间距设为多少,都不能适应所有人的步幅。 这大概就是现实吧……


还有许多琐碎的问题,想要全部说完还是费点劲的,下面就来说几个 典型又具体 的例子!

·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老司机都望而却步 ·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是从1994年开始,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用了4年时间 做出的设计,耗资2.1亿元, 仅用了2年就成为了北京最堵的地方!


曾经的西直门立交桥上,大大小小的交通标志有近百个,标志的指向也不是很清晰,其中的 禁行、禁左转等标志常常让司机云里雾里 ,就比如一个简单的西向南90°转弯,需 要经过两个360°和三个270°转弯才能完成。

绕来绕去,再配合着立交桥的俯视图,一首《中国结》献给大家!不愧是称为“ 世界第九大奇迹” 的地方!



现在很多人为了避免出现迷路的情况一般会选择用导航, 但是放在西直门立交桥这就得看运气了!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导航是可以搞清楚路的,毕竟误差在1~4米,算是很精准了,但前提是车子要动起来,像这里这么堵的地方,别说导航了,就连司机都不会认为车在动,所以这个时候的 导航就分辨不出在哪条车道 ,等好不容易开起来的时候,再提示你 “偏离轨道” 就已经晚了!



好在 西直门立交桥已经改造了指示牌 ,希望可以逐步改善这些情况吧!


· 西安钟楼地下通道:本地人都得绕几圈 ·  

西安钟楼的地下通道身兼数职! 不仅仅是旅游通道,还是过街通道、地铁2号线入口、地下商贸入口。



这里来往的行人既包括游客,又包括本地行人,人流量本身就比较大,再加上 路线设计复杂、出口多还相似 ,通道的 14个 出口,就连本地人都得转几圈才能出去!



之前钟楼地下通道10多部电梯由于 使用年限超标、零部件老化 的原因 停用了10个多月 ,大家不得不选择步行上下楼!

那段时间,方向感不好还不太勤快的小伙伴快哭了吧……



· 重庆北站南北广场:不能互通的广场 ·  
说到这个,第一次听说 一个车站分成了两个不能互通的广场!

虽说重庆北站的南北广场有着各自的分工,但要是想去到另一头,只能乘坐公交车或者轻轨,大概需要30分钟,对于着急回家的人来说,这应该就是最远的距离了吧!



重庆北站曾经还因为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导致一天让3000多人没赶上车!
对于这种“耽误事”的设计,不理解的声音高了,自然会做出改变,现在重庆北站 已经有了一条由北广场向南广场的单向、临时地下通道。


不过听起来还是没有很方便的样子!

为了彻底解决南北广场互通的问题,改造计划已经有了,期待哦!


 李迪华:不应该怨自己不注意 


在今天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可以 随时随地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却仍会 将大部分现象归到自己身上 :“眼神不好,踩水坑了”“不小心撞到头了”……

但是一个工程项目落地,需要经历项目策划、规划、方案细化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可以修正之前的缺陷。可现实却是, 建造完成只是为了完成,无所谓敷衍与否。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迪华老师 曾感叹过,在建设工程时,人们把规范当成了一个最高标准,只需要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但一个安全、友好的城市, 规范和标准应该是最低要求。

所以他会对他的学生们说,故作高深的探究原因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感知力,我们需要让人们知道,自己在路上被绊了, 不应该怨自己不注意 ,而是感到城市的不舒适



“都是设计的错” 这句1988年提出的理论,放到今天可能会有点绝对,但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感受到的: 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我觉得不舒服! 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在考虑什么?


早在100年前包豪斯就在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 可至今我们都要忍受身边的“恶意”,想要改造都需要先掀起一阵“反感浪潮”, 我们的城市设计太被动了! 完全没有一个友好的样子!


我们对城市设计的感知正在逐步细化,这是一种进步,同时也希望,社会对于城市设计的重视也可以早日提上来,毕竟, 设计所围绕的中心应该一直是人。


参考素材:

1.国企教师3:中国的城市设计不够人性化

2.期刊:视野 2019(000)013  这些“反人类”的城市设计,请原地爆炸
3.建筑云学院:吐槽无数的火车站——重庆北站,曾一天让3000多人没赶上火车

图片素材:
1、一席:《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https://yixi.tv/
2、微博
3、微博@CCTV12
4、微博@华商报
5、微博.gif">西安校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日本设计小站。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请及时联系本刊,以便于本刊立即删除该作品。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