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13日)下午17时36分许,西宁市南大街长城医院门前发生路面坍塌,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17路公交车(青A60015)陷入其中。 当时,乘客正在上车,突然车头前部出现大面积路面塌陷,公交车头部陷入其中。仅几秒钟的时间,路面塌陷面积向车站站台内扩大,路边灯杆也瞬间倒下。塌陷的坑内闪现出火花,并冒出浓烟。 ▲塌陷事故位置管道漏水 对于事故原因,部分网友认为,西北地区普遍存在湿陷性黄土,被泡水后,湿陷性黄土沉降导致地面塌陷,引发事故。
昨天(1月13日)下午17时36分许,西宁市南大街长城医院门前发生路面坍塌,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17路公交车(青A60015)陷入其中。
当时,乘客正在上车,突然车头前部出现大面积路面塌陷,公交车头部陷入其中。仅几秒钟的时间,路面塌陷面积向车站站台内扩大,路边灯杆也瞬间倒下。塌陷的坑内闪现出火花,并冒出浓烟。
▲塌陷事故位置管道漏水
对于事故原因,部分网友认为,西北地区普遍存在湿陷性黄土,被泡水后,湿陷性黄土沉降导致地面塌陷,引发事故。
另一方面,地面下方可能存在土洞或墓穴,管道漏水导致土体流失,原有洞穴连通,形成大洞,导致地面大面积塌陷,引发事故。
相关事故照片也显示,塌陷位置有水电管线,塌陷位置有管道大量漏水。
网友昆仑土猜测:
个人猜测之一:西北地区普遍存在湿陷性黄土,最严重的是自重湿陷性黄土,即无外荷载只要泡水,在自重作用下就会下陷。正规设计施工必须采取可靠措施消除湿陷性,非正现状态或是偷工减料就很难说了!若有水管漏水,就会慢慢下沉形成空洞,非配筋路面在外荷作用下突然垮塌就不足为奇。车辆行人就非常危险了!
猜测二:仅有湿陷不致突然形成又大又深使得客车都能掉入的大坑。可能还有其它因素:例如附近地下略深处存在土洞或墓穴等,原本尚可承受一定荷载,因较明显漏水导致湿陷加上土的流失,与原有洞穴突然连通形成大洞。
道路塌陷事故频繁发生,原因在哪?如何才能有效预防?
近年来,全国多地都不同程度发生道路路面塌陷。人们不禁要问,本该平坦安全的城市道路,路面塌陷为什么会发生?为何城市路面塌陷事件会如此频繁地、大范围地上演“步步惊心”?
甚至有网友调侃:“请珍惜你的朋友,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没了……”
案例
2008年10月17日,北京西单文化广场附近路面坍塌。塌陷地段长约5到6米、深10米左右,紧邻北京地铁1号线和地铁4号线。
2012年4月,北京北礼士路上一处路面突然塌陷,一位行人落入塌陷形成的热水坑中,全身99%烫伤,最终不治身亡。
2016年8月1日19时,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附近发生塌方,塌方长约30米、宽约20米。据介绍,塌方当时有几名行人坠入坑中。
在哈尔滨,2012年8月,市民金贞淑带着8岁的外孙女,在辽阳街的鑫鑫仓买店前玩耍,30多岁的市民孙淑英抱着外甥家14个月大的女儿国肖玉从他们身边走过。突然间,一声闷响,原本平整的路面突然坍塌,4个人连同店前的一棵10米高的大树瞬间被直径10米、深达13米的大坑吞噬。
在贵州,2016年3月10日凌晨,贵阳火车站地面突然出现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大坑,一辆正在左转的公交车整个掉入其中,只剩下一小截车尾冒出地面,场面十分恐怖。
2016年8月23日,甘肃兰州上演了“一天三连塌”。下午三点,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突然发生大面积塌陷,途经此处的4位行人瞬间跌落,其中包括一名怀孕7个月的准妈妈。18时40分,兰州市南山路东西方向马滩段路面发生塌陷,一辆行驶中的小轿车瞬间“冲”入深坑。21时50分,兰州市大砂坪甘南花园门口发生路面塌陷,一辆泥罐车陷入坑内。
……
什么是路面塌陷?
路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路面结构下部出现空洞或路侧发生滑移,导致下部结构对路面和车辆的支撑力不足而产生的、道路中间或路侧边坡出现大面积坍塌,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它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群发性、多因性等特点。有专家表示:“造成这些塌陷的原因很多,大体可以分为自然作用、人为作用、人为诱发自然作用等3种原因。”
路面塌陷的多种表现形式
1.城市道路以道路中间坍塌病害为主。由于城市道路地表以下有很多管道和管线,在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对上部路面结构支撑力不足时,很容易出现塌陷。
2.等级公路出现路面坍塌,主要以路侧边坡坍塌病害表现为主,常发生在填方路段。
那么,城市道路“夺命陷阱”频频出现的背后,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天灾……
降雨过大,使得松散沉积物孔隙处于饱和状态,砂砾石间的摩擦力相对减小,容易产生塌陷。路面塌陷频发,与人为的工程活动有关,更与城市的地质条件、天气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人祸……
管线的渗漏与侵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施工方法不当、人工振动等都是引发城市路面塌陷的因素。
自然作用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系;人为作用主要是施工中,地基处理没有做好,造成浅表和局部的塌陷;人为诱发自然作用主要指人类工程破坏了岩土的自然平衡,出现塌陷。
据了解,城市地下管道密集,一旦发生损坏,就会成为地面和其他建筑物塌陷的隐患。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由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也会越来越频繁,成为新的城市地质灾害。举个简单的例子:地下供排水管线漏水后,会在地下形成一个大的水囊,增加塌陷的危险。
除了城市管线工程施工造成的地面塌陷之外,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土壤含水层压力失衡,结合地下及地上建筑施工操作造成地层压力和承载力间的失衡,也会形成地面塌陷。
如何有效预防路面塌陷的产生?
“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地面塌陷根本不是不治之症。问题是,是不是该治理的治理了,该避让的避让了,该监控的监控了。”有专家指出,路面塌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出行,建议政府责成地质和市政等有关部门,在每年雨季到来之前,探测公路下面的岩土体是否依旧处于夯实状态,减少公路沿线地面塌陷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这些措施,尚属治标之策。为了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出现的城市路面塌陷事件说明,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考虑地质条件,按照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规划和地基处理方案。如此,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此外,还应积极开展特大城市大比例尺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工作,特别要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研究,划分出城市地面塌陷易发区。
在此基础上,还应开展地面塌陷隐患治理。同时,建立城市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数据库,开展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直接服务于城市管理。
技术层面
1.雷达探测道路空洞
在城市道路塌陷频繁的情况下,实施常规化的地下空洞探测,减少道路塌陷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2.老旧管线的检查与维修
管道漏水现象具有经常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不能期望一次检测解决损漏问题,只有通过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常规化检测才能有效的减少管道缺陷。
3.道路沉降及管线变形检测
通过检测手段对施工影响区域内的道路沉降及管线变形进行检测,可以一定程度掌握道路沉降及管线变形趋势,提前发出预警,避免道路塌陷发生。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路桥的修建增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因过度采、建所带来的巨大伤亡事故。通过这些事故,我们能更清楚的认识危险的无处不在,因此,更应该将解决道路塌陷问题作为城市道路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道路塌陷问题只有通过实地勘察找出塌方的原因、地质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塌方问题。
中国城市路面塌陷,是天灾,更是人祸
路面塌陷原因很多,特殊的地质条件,持续的暴雨等自然原因会造成路面塌陷,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人为因素才是造成路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安全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三位学者曾对全国2005年—2015年中的120次路面塌陷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路面塌陷中,人为因素占65起,自然因素占22起,两者共同作用13起,原因未查明20起。
与人为因素有关的至少占总数的65%,且人为因素中,管道破损和施工占比为87%。
管道破损后,水体会不断渗入土层中,随着这些细小的流动通道不断增大,水流动时就将松散物质带走了。随着泥土颗粒和土壤的流失,地面逐渐下沉。
每个城市的地下都有电力、路灯、通讯、天然气、热力等各种管线,每条管道埋入地下,都需要对马路“开膛破肚”。如果施工后回填不密实,地下松散土体就会逐渐被流水冲走,造成地面塌陷。
这就让城市路面塌陷常常发生的很突然:路面下的土体流失形成了空洞,路面上可能还看不出损坏的痕迹,而路面一旦塌陷,过程又十分短暂,很难预警。此次达州发生的路面坍塌即是如此。
除了突然,城市路面坍塌还会反复发作。这是因为路面坍塌的背后,是路面下水土流失,土体有空洞,无力承载路面压力,而土体空洞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处路面塌陷,会加剧塌陷处周围区域水土流失。
如果只治理一次塌陷,而未对该区域进行检查和治理,极易再次发生塌陷。
本文综合整理于中新网、知乎、土木吧、魔都囡,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