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政建筑工程行业概述 ——市政建筑施工属于国家基本建设,包括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园林、道路绿化、路灯、环境卫生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公益事业,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产业。 二、市政建筑工程行业的上下游行业 1、上游行业 市政建筑施工行业的上游行业是钢铁、水泥、燃料、沙石料及沥青等材料以及人工成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存在价格上幅的风险,为了控制价格上浮带来的风险,行业内企业一般采取如下两种措施:第一,不与有关供应商订立长期供应合同或保证,而是按特定项目与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第二,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如果原料成本上浮10%以上,工程造价款也要同比例上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上游行业在合同期内原材料价格上幅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市政建筑工程行业概述
——市政建筑施工属于国家基本建设,包括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园林、道路绿化、路灯、环境卫生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公益事业,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产业。
二、市政建筑工程行业的上下游行业
1、上游行业
市政建筑施工行业的上游行业是钢铁、水泥、燃料、沙石料及沥青等材料以及人工成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存在价格上幅的风险,为了控制价格上浮带来的风险,行业内企业一般采取如下两种措施:第一,不与有关供应商订立长期供应合同或保证,而是按特定项目与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第二,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如果原料成本上浮10%以上,工程造价款也要同比例上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上游行业在合同期内原材料价格上幅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下游行业
市政建筑施工行业主要面对的下游行业是政府市政项目,下游行业的工业项目建设规模、进度和投资总量增幅,会影响本行业的产品需求总量和增长速度,而下游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高于7%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
2015年政府将继续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将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市政建筑施工行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市政建筑工程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市政建筑行业是国家的基础设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的市政建筑行业属于传统的密集型产业,市场进入壁垒低,业内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施工总承包企业4万多家,设计勘察企业1.5万家。这些企业可归纳为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的综合型企业,新兴的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三大类。
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的综合型企业代表了我国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领域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改制上市的大型建设集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市政建筑行业属于需求拉动型,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周期性也较显著。现阶段,国家仍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重点加强建设公共交通、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生态园林等领域。
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战略任务的明确,在城市群建设和“两横三纵”布局上仍然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城市群的建设,作为配套设施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电力、燃气、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也将同步发展起来。
快速城镇化必然伴随大规模城市建设,但国内的建设管理制度、建筑市场和质量管理、建筑标准和规范、建筑工人技能、建筑技术研发等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问题在于国内设计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有缺陷,标准和规范建设滞后于现实需要。质量问题关键是制度和措施。建筑市场混乱和建筑质量低下问题比较突出,建筑物垮塌现象很多。建筑质量事关人民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一定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建筑工人专业技能培训。
第八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指出了中国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坚持经营结构转型,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
2、坚持工程承包模式转型,实现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坚持产权结构转型;
3、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
4、整体多元化,业务专业化,实施一体化,协同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五化商业模式。
伴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也将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关键趋势要素。
建筑工业化是指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悈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建筑生产方式。中国建筑企业通过建筑工业化能来更好的满足品质保障、大规模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快速建造等需求,推动实现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建筑信息化是指从建筑企业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逐步提高建筑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对建筑业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其中,信息化建筑模型BIM的提出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及其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且将影响建筑行业各个环节和专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协作。
信息化建筑模型是指在建筑設计、施工、运行过程的整个或某个阶段中,应用三维、四维信息技术进行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仿真,工程量预算,材料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工程资料信息关联、设施运行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下图为BIM技术在施工各阶段的应用图。
上图为BIM技术在施工各阶段的应用内容。
四、市政建筑工程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 市政建筑行业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对资金规模的需求较高,目前行业中的部分国企资金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相对来说该行业中的民营企业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资金规模将对进入该行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2、公司规范壁垒以及与客户的良好关系
——公司的业务承接中,首先要进行规范的投标工作,而投标工作需要规范的公司治理和公司在该行业中的声誉。另外,因为该行业中的大部分客户都属于政府部门,因此,要想在该行业中保持竞争地位,保持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必不可少。
五、市政建筑工程行业市场规模
市政建筑行业属于需求拉动型,其市场规模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度相关,且易受宏观经济政策所影响,周期性较显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76713元,占比28%,相对2013年增长10.2%。
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其中,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4.6%,中部地区增长17.2%,西部地区增长17.5%。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包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额86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5%,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1%,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3%,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6.6%,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称,中国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
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增长放缓,但仍然保证了一个平稳的增长态势。市政建筑行业由于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度相关,其投资规模会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长也会正向攀升。
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一直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世界各国一般使用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来衡量自己的城市化水平,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约为49.68%,而据2008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显示,发达国家2008年的城市化率平均约为70%,因此,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专家预计中国的城市化率在2030年将达到65%(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增加若干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这些都将对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由于城市群能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让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及结构不同的城市承担不同功能,实现城市间的分工合作,使城市群获得比单个城市更大的分工收益和规模效益,因而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城市群建设从三个层次推进,第一,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海峡东岸。第二,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兰州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第三,7个潜在城市群,包括豫皖城市群、冀鲁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浙东城市群、汕头城市群、琼海城市群。其中,豫皖城市群、冀鲁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均属于区域级城市群,豫皖城市群包含城市:阜阳、亳州、商丘、周口;冀鲁豫城市群包含城市:安阳、鹤壁、濮阳、聊城、菏泽、邯郸;鄂豫城市群包含城市:信阳、南阳、襄樊、随州、驻马店。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城市群人口达8亿左右,城市带人口达12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