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也成为行业热点,各种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行业发展趋势,已成为共识。但工业化方式并不仅是装配一个途径,在装配式混凝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思考并积极解决。本文主要总结笔者的个人认识,力争从不同方面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工业化、产业化是很大的概念建筑业作为第二产业,在我国一直作为工业行业存在,“建筑工业”同样是很普遍的提法,如JG标准全称就是“建筑工业行业标准”。与电子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相比,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大,高新技术含量相对低,这些行业特点可能是强调提出“建筑工业化”的原因,对手工作业的依赖也让整个建筑行业往往会怀疑自己的“工业属性”。
预制混凝土应用与实践(50)——核心筒-梁柱体系
核心筒-梁柱体系核心筒与不受水平力的预制梁柱体系(图1,2,3)一直是在西方国家有竞争力的预制体系,预应力楼板(预应力空心楼板,双T)使空间能有效的使用。在现有的混凝土规范中有框架-核心筒结构。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在最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表5.1.2中也列了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表5.1.2中指定现浇核心筒的逻辑是什么? 笔者认为这又是迷信现浇,不信任装修配式结构而在装配式规程中直接封杀装配式技术发展的机会的另一直接证据。而西方巳建造了很久且有竞争力的核心筒预制梁柱系统也因为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规定而无法合法化。听到最多的理由是二道防线,而其他结构体系的二道防线又在那呢?预制构件有其特性,就如同要现浇结构施工成绞接会比较困难一样,在结构水平力,垂直力的传递都能解释。楼层间最大位移能在限值内时,合理绞接能发挥装配式的优势是应该允许的。图4到6是在中国用预制集装箱及现浇核心筒的混合结构,我不知道那预制集装箱是否或有承受水平力? 机会不大,那用现浇核心筒及预制混凝土梁柱混合结构也应该有其存在的理由,只不过那梁柱正好是用混凝土生产的。
自保温混凝土承重叠合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前言 自保温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是主要应用于住宅和办公楼项目中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这种房屋体系是一种全部采用或部分采用自保温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现浇系梁、端柱、肋柱将预制墙板连成整体,在双面预制墙板内壁放置隔热保温材料。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使得混凝土墙体不仅能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也有很好的竖向承载能力和侧向刚度。 自保温混凝土房屋结构技术已经完成了研发、设计到实际应用的工作,于2007年制订了企业标准《自保温混凝土房屋技术规程》Q/3201/DRL0010-2007,2008制订了江苏省工程建设推荐性技术规程《自保温混凝土房屋结构技术规程》苏JG/T 029-2008。目前,自保温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的江苏省地方性标准已完成编制,正在公示和审查阶段中。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自保温混凝土承重叠合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原因探析
1.标准化、专业化与生产规模不满足要求,导致装配式建筑生产成本过高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是制造业工业化的基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是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这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基本共识之一。而从现实来看,装配式建筑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1)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标准化程度较低标准化生产是制造业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实现标准化,意味着不同的生产者按照特定统一标准所提供的零部件是没有差异的,是可以实现完全替换的。因此实现标准化就可以实现零部件生产与终端设备制造相分离,进而实现零部件制造的独立化,并最终实现零部件生产的社会化——这是零部件供应市场实现完全与充分竞争的基本前提保证,其最终结果,就是促使零部件生产企业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与供应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