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调查技术要点
2月22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消息正式在中央一号文件里亮相,普查进入实地调查的时间越来越近。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在业内多被称为“三普”,距离“二普”开启的时间1979年,已经时隔43年。40多年来,中国的城乡社会经历了最剧烈的变化,乡野变成城市,机械驰骋于农田,全国的粮食产量从1979年的3.3多亿吨,升到2022年的6.8多亿吨,翻了一倍还多。然而,发展也付出了代价,中国的土地,尤其是耕地,一直处在极限利用的状态,许许多多的问题,早已引发普遍的关注,但一直缺乏更全面、更完善的土壤数据。“三普”的推进,将为一切问题的解答,提供最为详细和科学的依据。这次普查将历时4年,6万个样点分散在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预计会动员17万人。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思考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思考 一、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措雄 1.完善数据库系统。想要切实做好灌区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应该首先构建起完善健全的数据库系统,对灌区水利工程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良好保障。而在构建灌区水利数据库系统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灌区实际情况,包括气候条件、降水状况、历史最大洪峰等,做好必要的数据整理工作,以电子格式进行存储备案,配合相应的数据分类,为后续的数据查阅提供便利。在构建灌区数据库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数据库结构建设,要求技术人员做好灌区的深入剖析,做好水利信息的分类工作,参考先进的数据库设计理论,得到能够满足灌区水利信息化管理需求的数据库结构。
围堰填筑质量,这几点要注意
一 围堰填筑的重要作用 围堰一般为临时的建筑物,在河道内修建的建筑物完成后或达到一定的高程后,除非作为永久建筑物的一部分,否则均将予以拆除。尽管围堰是水电建设工程过程中的临时建筑物,但是对整个水电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围堰建设得好坏,关系到水电建设工程项目目标能否实现,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水利水电工程围堰的作用就是进行挡水,形成基坑,为水工建筑物在干地施工创造条件,而要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就要求能将基坑的积水抽排干净。由于河床大都覆盖有自然形成的砂砾等覆盖层,透水性极强,土石围堰水下部分所填筑的土石渣料,也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而覆盖层下部的基岩层相对前两者来说,其透水性极小,通过围堰渗入基坑的主要是经由前两者,在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能将基坑积水抽排干净,必须将堰体水下部分和覆盖层基础的透水性降低至一定水平,减少围经由围堰堰体及其覆盖层基础渗入基坑的水量至较低水平,方能满足围堰闭气要求,而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对围堰堰体及以下的基础进行防渗处理。
滇池流域村镇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设计
近年来,由于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滇池,使得滇池中的氮磷污染物不断富集累积,造成了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直接威胁到昆明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滇池流域中50%以上的氮、磷来自农村面源,因此面源污染控制是全面实现滇池水质目标的关键川。 滇池流域有农业人口70余万,分散在全流域的大小村落,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无下水道系统,使污染的发生非常分散。村镇生活污水是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经济有效的工艺对村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管理水平低的现状,本课题选择具有基建和运行费用节省,管理简单,氮磷去除效果好等特点的地下渗滤系统对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