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高工在线访谈:5个精选采访问题汇总
晓晓布丁
晓晓布丁 Lv.16
2016年09月19日 08:41:06
只看楼主

【布丁微访谈.9期】本期访谈嘉宾10个互动话题(有奖征集中!) 写在前面的话:中秋假期刚过完,布丁想着我们策划的访谈嘉宾10个互动话题征集的事情,非常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布丁把大家想要对嘉宾互动的话题汇总整理了,昨天下班之前发给我们的嘉宾,本来想着上班第一天,丁丁前辈可能会很忙,不忍打扰,看到问题后,前辈很爽快的答应了,说晚上整理好发给我,那个感动啊! 5个精选采访问题.嘉宾互动版


【布丁微访谈.9期】本期访谈嘉宾10个互动话题(有奖征集中!)


写在前面的话:中秋假期刚过完,布丁想着我们策划的访谈嘉宾10个互动话题征集的事情,非常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布丁把大家想要对嘉宾互动的话题汇总整理了,昨天下班之前发给我们的嘉宾,本来想着上班第一天,丁丁前辈可能会很忙,不忍打扰,看到问题后,前辈很爽快的答应了,说晚上整理好发给我,那个感动啊!

5个精选采访问题.嘉宾互动版

问题1:我是一个工作了十年的结构人员,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项目做的少,感觉专业水平到了一个瓶颈,如何能够再次提升自己?

嘉宾丁丁老师:类似您这种情况的工程师很多。这和工程项目做多少有一定关系,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这是由于我们工程师教育和培养方法有关。一般,学校教育理论多实践少,工作后实践多理论少,总之,理论和实践从来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很多人做了很多项目,软件用得很熟悉,但是大部分的决策都不问为什么,找不到设计的本质。从而出现了,规范背得很熟悉,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应用,遇到新设计,做起来没有信心。

如何突破和提高呢?让设计回到设计,让工程师做回工程师,了解规范和软件背后的设计逻辑和本质。有关内容在我的书《通用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中,有条件参加我主讲的通用设计思路训练班。真正做到,我的设计我做主,抛开规范做设计。

问题2:高层剪力墙结构嵌固端下移至负一层后如何进行合理的设计?
嘉宾丁丁老师: 1)首先,为了简化设计而规定嵌固层的概念。基本逻辑是,嵌固层的承载力和刚度对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和动力性能没有影响。这就需要嵌固层相对于上部结构有绝对的刚度和承载力比。比如楼房相对于确定的旗杆,研究旗杆的时候,就可以把楼房当做嵌固层。

2)当数据表明,负一层才可以假设为嵌固层时,一种假设是,周边的土对地下一层没有影响,这种假设让结构变柔,地震响应变小,但是底层的内力变大。另一种是适当考虑周边土的约束,结构周期变大,地震响应变大,但是底层内力变大。两种方案的差异不见得很大,设计值有条件的话,两种方案包络设计。无法模拟时,适当考虑裕度即可。

问题3:结构设计中常见的误区和常用的判断 ,一些事故的讨论注意事项(结合自己参与的案例)
嘉宾丁丁老师: 有很多误区可以讨论,简单点一点吧,有的是习惯,有的是技术问题;
1) 希望软件解决一切问题,所有杆件都与实际一致。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举例:有工程师做网架模型,分析一个支座内力,结果模型做了很多天,上万根杆件。我手算就得到内力大小;浪费时间做模型。

2) 做设计,不分析具体条件,不分析就下决策,反复设计,效率低下;
举例:工程师不顾实际,抄了一个格构梁方案。由于梁跨度小,比较计算后实腹梁更简单,重新改图;

3) 过于依赖软件,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举例:某水池,工程师用midas计算。审核时,我用手算,发现配筋和厚度不够。返工,发现边界条件与实际不符;

4) 设计没有头绪,忽略关键环节,如,节点设计;
举例:某构架梁柱节点螺栓,审图阶段。问设计员,设计没有,回答说没有设计,抄的。复核发现,螺栓承载力不够。还好没有出图,否则要酿成大祸。
(提示,关键荷载,关键路径,关键路劲上的构件和节点,都是工程师一定要控制好的。没有设计,最好不要出图,不拿这份设计费就算了)

5) 不愿意学习和思考
举例:很多行业是那种见得多就好。结构设计不同,见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不一定就是没有隐患的。结构设计最需要交流学习和思考的行业。

问题4: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一般如何考虑,门式钢架带夹层的抗震一般该如何考虑呢
嘉宾丁丁老师: 钢结构抗震目标和理念与混凝土结构相同;
1) 相同的地方:地震作用计算一样,抗大震的规程性要求一样;
2) 不同的地方:局部破坏顺序破坏控制部分要求:强柱弱梁,强支撑弱梁,强节点,强构造;
3) 门式钢结构只是一种布置略不同的结构。夹层与门钢的关系于烈度烈度高低和夹层荷载有关。当地震作为敏感荷载时,尽量采用提高抗侧向承载力的布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好。

问题5: 国内的设计环境我们都是了解的,看到丁丁老师有过很多国外工程设计的经验,想要听听国外的设计环境和我们国内的设计环境的区别,可以有具体的项目案例分析吗,比如说参照的条文规范之类的!

嘉宾丁丁老师: 1.不同国家规范的差异在哪里?
1)非抗震设计,荷载--内力--承载力设计;
首先中外荷载定义区别的,比如风雪和地震取值,国外没有几度地震的说法,没有10高10分钟平均风速的说法。我们继承的苏联体系,后来引入半概率半经验的方法,这有别于欧美体系。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等大多是欧美体系。荷载取值上需要根据统计方法,以相同的概率保证率为基准统一起来。

荷载确定后计算内力,那是工程师的事情,考虑的计算修正呀什么的,国内外差不多,大家的目标都是力求精确。计算软件staadpro和midas都是国际通用的。从P到S是不难的。


材料取值方面,各个工艺水平不同,材料材性的可靠性不同,在材料的分项系数或构件承载力计算参数可能有体现,国内外是不同的。工程师要根据当地材料的特点,设计时适当考虑。


构件承载力设计上,应该说大家都是经过理论+试验的成果。结果大同小异,宽严有所确保而已。知道一个构件的(MNV),用不同国家的规范设计一根混凝土构件或钢构件。设计出来的配筋或钢结构构件截面应该差不多。要知道大家都是通过大量试验出来的,所以结果不会截然相反。


对耐久性设计上,由于无法试验,只能去数十年的成果作为依据,各国的认知差异较大。比如裂缝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等。


2)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和地震响应是比较复杂的,抗震投入与各国国家的投入意愿有关,中外抗震设计理念相差很大。比如,地震作用计算上,我们采用小震烈度计算,其他烈度概念设防理念。欧美采用中震计算,考虑塑性承载力。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两者相差不大,我们比较啰嗦点(因为权威太多),欧美比较简约点。各个小国家根据自己的国家烈度特点,宽严自己做了调整。抗震设计结果中外相差10%以内,局部位置20%。
2.任何国家由于抗震设计涉及到人命,一般都有专门的机构审查抗震设计。当地有资质工程师根据当地抗震规定逻辑计算复核。所以这方面只能交由当地工程师去做。


3.国外规范难不难学?不难,做几个工程就会,因为50%相同,30%类似。这个跟我们做钢结构设计那样,房屋钢结构与网架设计有所区别。


4.中国工程师无论采用哪种规范设计,都必须交由当地有资质工程师审图认可,这是法定程序。既然两种规范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局部除外),不如就直接用中国规范设计。


5.最后,工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保证结构在相应的荷载处于规定的状态内,全世界的工程师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基本的力学,只是方法手段和习惯有所不同而已。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真正的结构工程师,相信你能做任何国家的工程设计。

最后非常谢谢丁丁老师热心、专业的解答,同时也非常感谢提供互动话题的5位网友朋友!

有更多问题请戳【专家答疑】


huailin521
2016年09月19日 09:18:41
2楼
挺不错。。
回复
tomatoeren
2016年09月19日 09:30:40
3楼
资料不错,谢谢分享。
回复
wodiyuwenlin3
2016年09月19日 09:40:44
4楼
不错,值得学习。
回复
高级绘图员
2016年09月19日 09:47:29
6楼
好资料呀,不赖哈哈!!!
回复
whsss111
2016年09月19日 09:58:08
11楼
值得学习。值得学习。
回复
一条士力架
2016年09月19日 09:59:30
12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qtjg2011
2016年09月19日 10:06:00
14楼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a2428331959
2016年09月19日 10:20:26
15楼
好资料呀,不赖哈哈!!!
回复
co1470300921789
2016年09月19日 10:30:43
16楼
说的很不错啊啊 顶
回复
sdssq129
2016年09月19日 11:06:19
21楼
南山老人0086 发表于 2016-9-19 10:46 关键荷载,关键路径,关键路劲上的构件和节点,都是工程师一定要控制好的。没有设计,最好不要出图好,精辟!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