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lmh22
lmh22 Lv.12
2006年08月08日 13:24:18
只看楼主

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 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
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
Pritzker奖的由来

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


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


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
奖赏

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

评奖

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实业家,只要有志于发展建筑学,都可以被提名为候选人。该奖无任何国家、种族、信仰和意识形态偏见。提名程序每年从年头到年尾,截至于第二年的1月。截至期后收到的提名自动被视作下一年度的提名。每年有4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候选人被提名。虽然建筑学并不包括在诺贝尔奖范围以内,Pritzker建筑奖的国际评委会还是参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由全球著名的权威建筑设计师、作家、艺术家、学者、批评家以及象前IBM主席这样的国际工商名流等组成的评委会经过了深思熟虑,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评选结果。





历届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名单:

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美国)
1980年刘易斯·巴拉干(墨西哥)
1981年詹姆士·斯特林(英国)
1982年凯文·罗奇(美国)
1983年贝聿铭(美国)
1984年理查德·迈耶(美国)
1985年汉斯·霍莱因(奥地利)
1986年戈特弗里德·玻姆(德国)
1987年丹下健三(日本)
1988年戈登·邦夏(美国)贺奥斯卡·尼迈耶(巴西)
1989年弗兰克·盖瑞(美国)
1990年阿尔多·罗西(意大利)
1991年罗伯特·文丘里(美国)
1992年阿尔巴多·西萨(葡萄牙)
1993年稹文彦(日本)
1994年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法国)
1995年安藤忠雄(日本)
1996年乔斯·拉法尔·莫尼欧(西班牙)
1997年斯维勒·费恩(挪威)
1998年伦佐·皮亚诺(意大利)
1999年诺曼·福斯特(英国)
2000年雷姆·库哈斯(荷兰)
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瑞士)
2002年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
2003年约翰·伍重(丹麦)
2004年扎哈·哈迪德(英国)
2005年汤姆·梅恩(美国)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31:15
2楼
2005年汤姆·梅恩(美国)

汤姆·梅恩(Thom Mayne)


汤姆·梅恩(Thom Mayne)简介:
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zkter
Prize)于北京时间3月21日揭晓,来自美国加州的建筑师汤姆·梅恩(Thom Mayn)继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之后,成为14年来又一位荣膺桂冠的美国建筑师。

对于任何一位建筑师而言,获得普立兹克奖都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终身荣耀。梅恩的建筑设计一直致力于超越传统形式与材质的界限,开拓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边界。评审委员会对其大胆的建筑风格表示认可,并认为这种建筑风格“通过有棱角的线条和一种未完成的、开放的特质孕育出独特的、有点无根据的南加州文化”。
评审委员会还指出“汤姆·梅恩是狂躁的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其叛逆的生活态度和炙热的创作愿望形成了他的作品风格”。

现年61岁的梅恩,1943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沃特伯里市,早年就读于南加州大学建筑系。1972年,汤姆·梅恩与迈克尔·罗通迪一起创立了莫尔菲斯(Morphosis)建筑事务所。同年,他参与成立了南加大建筑学院(SCI-ARC),教育年轻设计者的信念从未间断过,目前他仍在南加大担任教授,在南加州影响了很多建筑师。梅恩于1978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学位,他赢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等无数荣耀。

莫尔菲斯建筑事务所自上世纪80年代声名鹊起。早期作品中有非常激烈动荡不安的情绪,事实上,他们的作品强调未完成的状态。莫尔菲斯认为这种破碎、分离的存在才是本质,莫尔菲斯的设计非常跳跃。1991年梅恩成为该所的总负责人,这使梅恩更大胆地把复杂的探求、探讨形式、媒材、城市与风景作为建筑作品,这使得莫尔菲斯的设计更为复杂。

近年来,梅恩的设计频频出现在美国的各大城市中,他为旧金山联邦大厦做的设计,以穿孔的金属架构替代传统窗户。最近,他完成了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所、辛辛那提大学研究中心和奥地利海勃银行总部大楼等设计。梅恩还进入了上海浦东文化公园招标的最后决赛;其在台北建造的日月光访客中心也堪称经典。

加州帕萨迪纳艺术设计中心主席理查德评论梅恩:“他最吸引我的是探险的天性,他的作品不仅将先行者的理念付诸实践,并超越了当代建筑的概念。”

为庆祝位于芝加哥新千年公园的正式对外开放,今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将于5月31日下午在公园内的杰伊·普利兹克音乐厅举行,这是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第一次对公众开放。

汤姆·梅恩(Thom Mayne)重要作品:

Sedlak Residence ,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威尼斯/1978-1980)
Cohen Residence,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威尼斯/1981)
Venice III ,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威尼斯/1984-1986)
Kate Mantilini ,餐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比佛利山/1986)
6th Street Residence,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圣塔莫尼卡/1987)
Malibu Beach House,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马利布/1987)
Reno House, ,独户住宅(美国 内华达州 雷诺/1987)
WAS House, ,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比佛利山/1988)
Crawford Residence, 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蒙特奇托/1987-1992)
Blades Residence, 独户住宅(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圣塔巴巴拉/1992)
Artspark Theater,表演艺术剧院(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1989)
8201 Building,办公大楼(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1991)
CHIBA Project,高尔夫球俱乐部(日本 千叶/1991)
YUZEN VINTAGE Car Museum((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西好莱坞/1992)
AMERIKA GEDENKBIBLIOTEK,公共图书馆(德国 柏林/1988)
HIGASHI-AZABU Building(日本 东京/1989)
VIENNA EXPO`95(奥地利 维也纳/1990)
Cranbrook Gatehouse(美国 密执安州 花田山/1992)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简介:

   模弗西斯,奠基在每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35:04
3楼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简介:

   模弗西斯,奠基在美国加州的事务所,1972由汤‧梅恩(Thom Mayne)与麦可‧罗唐第(Michael Rotondi
,1991年离开)所共同成立。模弗西斯希望能够打破材质、形式的传统疆界,走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二元论的设计领域。目前(注),事务所有大约二十位建筑师,主要的领导者为梅恩,约翰‧因莱特(John
Enright)以及金‧葛罗夫(Kim Groves)。

  
梅恩,1943年于美国康乃迪克州Waterbury出生。模弗西斯的主要成员,于1968年取得了南加州大学的学士学位。之后他与在南加大认识的同学与教育人员成立了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此后他教育年轻设计者的信念从未间断过,目前他在南加大也从事教职。梅恩1978年获得了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

   模弗西斯的目标是以实现创新的操作方式做设计,结合包括当代设计思想与书写的论述系统。
汤姆·梅恩(Thom Mayne)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汤姆·梅恩(Thom Mayne)和迈可‧罗通蒂(Michael
Rotondi)的事务所位在洛杉矶也称为摩福西斯事务所,意为结构形态派。他们坚持将营建过程带入到设计图纸中,同时也把图纸的丰富表现带到他们的建筑作品中;并寻求建筑艺术构想与建筑业界间的协调关系。


梅恩和罗通蒂也许是受到弗兰克‧盖里(F·Gehry)洛杉矶所投身的解放作品运动中所涌现出的最强有力的建筑师。他们早期的试验作品所采用的轻骨架构造和低造价材料,以及他们形式上的兴趣在拼贴与片段破碎的构图,都是直接借自盖里的手法。正如此一运动的其它建筑师一样,他们的作品是和近40年来洛杉矶城市的爆炸性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从梅恩的开业初期开始,则是首先用图来表达他们设计中的每个屋架间柱和沥青屋面,以维持建筑师对精确性与预期性的传统不节制。就像达文西所做的解剖画那样,他们的表现图以把建造的过程带进了建筑师对细查和暝想的研究中。(有别于盖里的设计其基本是先由模型着手,直接把模型用于设计领域。当盖里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向将无法简化的对象进行相加组合时,梅恩的作品已经稳定地在形式上的复杂上发展)。


图绘变成建造过程的一种理解方式;也同样的在平面图、剖面和立面上要求材料和构造。第一个公开出版的设计是2-4-6-8住宅,在观念上是相当简单的,而且在构造料件上巧妙的连结。然而,在后来的方案中,由于在标准构造上不断增加要求,终于导致他们设计作品产生了危机和转折点。在威尼斯III号住宅中,气囊屋架构造其最大胆的部份是墙体骨架的剖面,双重负载且完全被拖起离开地面(其实是从上面楼层悬挂下来的)。为了进一步消除结构位移的危险,纯粹夸大的结构构件开始与功能构件分离。在外观上,复杂的缆索、滑轮、重物、栏杆和横梁的组合视觉呈现着一个有张力的网架、有明显的的动力作用以反抗静态有压缩力的墙体。


之后的几个设计当中仍继续探究有关全然夸张的结构构件取得表现力的可能性,像是第6街的住宅,他把一栋郊区住宅形象转变看起来像是个发电厂的样子。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建筑成就:

  模弗西斯参加并且获得了许多国际设计竞图,包括了奥地利的Hypo银行多用途中心,多伦多大学研究生宿舍以及加州戴蒙镇(Diamond
Ranch)高中等。除了私人的建筑计划案,事务所也逐渐在尝试做公共性的建筑案,像是奥瑞岗州的法院建筑及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地理学会(G.S.A.)的总部设计。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重要建筑作品:
美国加州洛杉矶,凯特‧曼地利尼(Kate Mantilini)餐厅,1986
美国加州洛杉矶,沙立克健康研究大楼,1991
美国加州洛杉矶,犹曾尚品汽车博物馆(Vintage Car Museum),1991
日本奈良,奈良会议中心,1992
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布雷德斯住宅(Blades House),1996
加拿大多伦多,多伦多大学毕业生宿舍,1997
台湾台北,日月光访客中心,1997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建筑作品欣赏]

布雷德斯住宅(Blades House)
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1996

背景概述

  
当布雷德斯夫妇想要盖一幢崭新的住宅时,他们想到了模弗西斯事务所以及其主持人汤‧梅恩。这对夫妇原本已经在建筑基地上住了十三年,直到1990年中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他们房子座落的加州圣塔芭芭拉市的一整片郊区住宅。不像邻居们迅速的将他们的住宅依原样重建起来,职业是铸铁艺术家的布雷德斯夫妇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盖一幢与众不同的住宅。当他们找到模弗西斯时,这对夫妇马上觉得找到想要的,并且也参观了模弗西斯之前设计的克劳弗住宅(Crawford
House)。

设计理念

  
梅恩及模弗西斯事务所喜于将自己的设计案视为相互关联的,「像一棵树的树枝一般」的关系。布雷德斯住宅的设计于是成为了八零年代末期模弗西斯所设计的克劳弗住宅的进化版本,甚至是「一个立体的建筑评论」(梅恩语)。在克劳福案中模弗西斯已尝试在对基地纹理的渗透和传统住宅设计观念中「住宅机器」与「自然」对立之间找到一块新疆界。但是在设计布雷德斯住宅时,前案已经被梅恩视为「仍然是地景中的一个物体」。

  
在布雷德斯案中,梅恩用整顿基地地景的手段来达到模糊建筑内外疆界,所以他将这块5700平方英呎的基地整成一个缓坡,在主要量体的北边是一个人工水池,并且以两道弧形的混凝土墙穿插于整个建筑量体中,使得室内与室外的「房间」无法有清晰的分界。于是建筑物语地景在本案中融合交错为一体。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35:52
4楼
表现手法

  
由于业主也倾向不采用传统的房间形式,梅恩在设计布雷德斯住宅时便尝试让空间互相的「渗透」,举例而言,主卧室与更衣间、冲澡间、二楼悬臂而出的女主人书房,甚至是户外的空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巧妙的被相迭与融合。

  
两个类型的墙的使用,则是布雷德斯住宅设计表现的重点。一组是平行正交呼应社区的邻房及几何环境的墙面;另一组则是弧形的长型墙面穿插整座建筑物,并延伸至外部的空间。这幢住宅本身是如同再基地上的一些散落区块的集合,由墙面连接在一起,使得室内与户外的空间产生建筑的对话。


综合评论

  
住宅的建筑形式,在为屋主所有的土地上纯粹的为少数的使用者服务,对于建筑设计者而言,应该说是最可挥洒的一个领域。自然,这样的私空间的设计,在建筑历史中,尤其是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有许多设计者的实验,不论是由柯布带领的与环境对立的「建筑物
- 环境」的二元价值观,或是如莱特落水山庄一般希望将住宅与自然融合在一块,都各自影响后来的建筑师们并被转化激荡。

 
 美国的郊区住宅形式,更是把私空间与自然的对比做了有效的发挥。典型的美国郊区居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大片庭园、停车场、后院,但是建筑物的部分自身是独立的。可以说这些住宅就是现代的城堡。屋主虽然安稳的居住在自己的领地上,却与自然环境分离,必须走到屋外,才能接触自然。

 
 在布雷德斯住宅案中,模弗西斯达到的是将屋主使用的房间与基地中的自然之间的界限模糊化,这点也得到了屋主的认同/启发,因而这个住宅可以朝向落水山庄将人造空间融入地景的典型迈进。不过与落水山庄不同的是,布雷德斯住宅是兴建在有邻房的的社区中,将内外界限模糊的处理就会牵涉到隐私权的问题,幸而模弗西斯是一个擅于进行墙板变化的事务所,他们利用墙,特别是贯穿建筑量体的那道弧形的墙,来处理住宅中公、私空间的隐私处理。

 
 但是在建筑物量体与自然的融合方面,虽然模弗西斯尝试将整个基地整理成缓坡希望与建筑物成为一体,结果建筑物量体的呈现仍然是很强烈,不过建筑师在外墙用色上采用了与石头相近的灰色,算是另一层的自然呈现。





Hypo银行卡莱根福总部多用途中心


背景概述

  这个多用途的开发案由模弗西斯事务所于1995年取得了竞图首奖,并且已在2000年完工。业主是Hypo银行,希望在奥地利的中型城镇卡莱根福(Klagenfurt)兴建其银行总部,同时也包含办公室、商业空间、住宿及公共空间。这个案子在其有限的时间及预算条件下,自然地朝向较为简化的方向发展。



设计理念

  
Hypo多用途中心的位置是在卡莱根福的郊区地带,城市与整齐开阔的农地之交,模弗西斯遂在计划中保存了荒芜的虚空间,将其与这个由都市延伸而出的新都市空间整合在一起。

   城市的轴线,即是模弗西斯的另一个概念出发点。其设计中将城市原本的南北向、东西向轴线(希腊文cardo- decumanus)
由街区延伸到本中心的地景中。此外,则是以营造一个公共广场(forum)
的概念,广场座落在轴在线并是被安排在街道交叉口旁的位置,使得行人对其的可及性最高。

  
模弗西斯的设计中,在呼应这些都市的纹理之上则还有建筑密度的疏密以对应环境的概念,即基地南侧是密度较高,以仿效都市建筑型态为主的配置,近旁是繁忙的福克马克特街;北侧则是以低密度的建筑计划呼应这一侧的农地与郊区。


表现手法

  
模弗西斯在这个案子的配置上以都市纹理作为参考的底图,分别是源自都市与乡村地景。设计的目标是塑造一个多用途的建筑,因此也参考了原有基础建设及都市建筑的类型,加以转化成为设计中的新元素。

  
这个案子的设计表现,除了延续模弗西斯一贯采用以解构主义的论述架构,由基地纹理出发影响了建筑量体的复杂穿插交媾,还必须由「城市、郊区」的对立与互动来看。在基地的南侧,五层楼高的建筑量体与北边大部分是两到三层楼曲线屋顶的建筑物产生对立,因此呈现了都市建筑与「地景」的互动性。在建筑物的密度分配上也有相同的概念。

 
 Hypo多用途中心可说是顺着其基地纹理而「长出来」的,但是对于模弗西斯而言,这个案子并非随意而生的自由机制,而是来自一个对包含社会关系的都市环境的反映。

综合评论

  在这个案子中模弗西斯强调建筑本身因为都市纹理的反应而自然的浮现出来,包括建筑的配置、量体的密度、建筑的形式而言,这个案子所呈现的可以说是卡莱根福的都市景观在基地上的延伸。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模弗西斯也解构主义手法所出发而完成的建筑设计,像是倾斜的墙板、悬臂而出的走道等等在事务所其它设计也可发现的形式。

 
 因而这个设计(或者说是这个事务所的很多设计)比较像是模弗西斯对城市基地的理解与重构,再现在建筑设计中。如果是另一位设计师以同样的角度做设计,呈现的结果可能南辕北辙,但仍然是呼应都市纹理的设计。在汤‧梅恩自己对本案的评论中,他也不讳言类似的处理手法曾经在奈良会议中心与迪斯尼的计划案中使用,我们可以想象这几个设计看起来都会相当的「模弗西斯」,但未必那么的奈良,或迪斯尼化。

  卡莱根福的这个案子呈现了一个基地中的城市,而且是模弗西斯眼中的解构主义城市。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建筑作品选: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37:03
5楼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建筑作品选: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38:23
6楼
2005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汤姆·梅恩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48:23
7楼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建筑作品选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52:50
8楼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建筑作品选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53:58
9楼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英国人,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哈迪德至今一直从事学术研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任访问教授,在世界各地教授硕士研究生班和各种讲座。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荣获普立兹建筑奖。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与现代性。在伊拉克长大的扎哈,从小便迷于波斯地毯繁复的花样,藉由织工的双手,波斯地毯将现实转化为交缠丰富的世界。无独有偶地,织工也多半为女性。


对扎哈最直接的影响仍是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她在那里就学时,该学院可说是处于黄金时期,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学院继承 "建筑图像派" 的传统,学院的多位师生一库克、库哈斯、楚米、寇斯,将现代世界的憾动转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形。他们勇于做为全新的现代主义者,嚐试捕捉不断变化的能量,增加新视点,企图为现代性提出新视点。不管是楚米的趣味狂笑、库哈斯的神秘拼贴,还是库克的宣示性,他们都将多向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形,和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意象-这些意像的表现乃是描述多于定义。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55:10
10楼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主要设计作品:


扎哈·哈蒂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中国北京SOHO城的总体设计和广州歌剧院的设计也是扎哈·哈蒂德的创作。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 餐馆( 1990
),由Sawaya and Moroni 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Alessi
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
(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 ),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 亭阁( 2001 )。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
现代主义有三种:
第一、信仰新的结构方式。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第二、信仰新视点。其卖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唯有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第三、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卖性。结合上述两者,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在其中,所有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


扎哈即属上述的三种现代主义者,他并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手法:
 
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她并未在乌托邦的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


盘旋手法,维塔案后,盘绕元素一再出现于扎哈的作品中:像是蓝图馆,一案中的金属折板;也曾出现于卡迪夫湾歌剧院、V&A博物馆增建中。扎哈这时期的建筑是蜿蜒至基地景观内。接下来她更进一步创造自己的景观,以此景观包被机能、创造空闲。在V&A博物馆中,扎哈运用在霍金广场一样的手法,将画廊延展至屋顶之上。卡迪夫湾歌剧院中,这种盘旋的语汇界定了大厅空间;在蓝图馆中则创造了展位的存在性。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历程:

2004年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对世界来讲,哈迪德无疑是明星建筑家。但对中国来说,很多人对她还是陌生的。不过,自打去年以来,哈迪德频繁走访中国。从广州歌剧院方案构思,到北京在SOHO中国的“物流港”,她一步步走向中国,并与中国建筑师对话。可以说这次她获奖的背后也有蓬勃发展的中国建筑业的影子。

解构主义大师


53岁的哈迪德是个工作狂,至今单身一人。她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1972年进入英国伦敦的建筑学会学习。毕业后在伦敦创办自己的事务所。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在它的建筑方案出台、尚未实施之际,由于其充满幻想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而名噪一时。哈迪德通过营造建筑物优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效果。



哈迪德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品是她独立设计的美国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这幢8层高的建筑像一个精巧的方盒一层一层搭建在玻璃底座上,被《纽约时报》誉为“田园绿洲”。此外,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个停车场以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场等也使哈迪德名扬四方。


这一次,哈迪德的获奖作品是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评委认为她能够大胆利用空间,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使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成功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本年度的大奖授予她。当代建筑大师、评审团成员之一法兰克·盖瑞称赞哈迪德的每一个设计都创意十足。另一位评审费巴姆表示,哈迪德单单画出设计图,就已大大扩充了建筑的“创作曲目”。她设计的大型综合建筑建成后,创造力更能充分展现。
回复
lmh22
2006年08月08日 13:57:34
11楼
多方位出击


多方位出击的哈迪德走着理论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并重的路子,她的实践几乎涵盖所有的设计门类。1983年,她在伦敦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她的一些颇具实验性和前卫的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些,都反映出一位特殊女性设计师的广阔视野。


从哈迪德的多项设计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面来看,她与众不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显然弱于其所接受的英国式传统保守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性格之中还有着强硬、激越的一面,她的许多设计手法和观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统中的刚劲精神热烈地鼓舞着勇往直前。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以“打破建筑传统”为目标的哈迪德,一直在实践着让“建筑更加建筑”的思想,于是才会有超出现实思维模式的、突破式的新颖作品。

成就源于努力


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哈迪德也遭受过很多重大挫折。正如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德获得世人认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


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她的设计。时至今日,在已经生活了20多年的伦敦,仍未有一件哈迪德的作品问世。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哈迪德也直言自己在英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很久以来,人们一致认为哈迪德的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但也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一年获4项,但似乎在世界建筑环境里掀不起一丝波澜。这种状况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


除了荣誉之外,各种请她主持设计的邀请单也像雪片一样飞来。对哈迪德来说,未来的日子将非常忙碌。在欧洲,她已经开始筹措为宝马公司设计位于德国莱比锡的新总部,此外,她还接下了设计坐落于罗马的意大利国立现代艺术中心的任务。在美国,她身为最终5位入围者之一,将设计2012年的纽约奥运村。当然,哈迪德还想为自己已离开近30年的故乡巴格达做些什么。“若能在那里设计建筑,将是很不错的事。”哈迪德说。因为她认为那里实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3月21日,普里茨克建筑奖评审委员会在加州洛杉矶宣布,已取得英国国籍的伊拉克建筑师扎哈·
哈蒂德被评选为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得主。这是普里茨克奖设立26年以来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筑师。现年53岁的哈蒂德
,在美国完成了一项工程设计,即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理查德与洛伊丝·罗森萨尔当代艺术中心;当前,她正在开发另外一个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物共存的工程,即俄克拉荷马州巴特莱斯威尔的普瑞斯艺术中心(the
Price Tower Arts Center)。
她在欧洲完成的其他工程设计包括:德国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维特拉(Vitra)家具公司的消防站;坐落于威尔城的州园艺展览建筑(Lfone Landesgarten-schau),
即标记为1999年园艺节的展览建筑物;法国斯特拉斯堡郊外的停车场和有轨电车站;坐落于奥地利西部的可以鸟瞰因斯布鲁克城的伯吉瑟尔山上的滑雪台。

她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有很多其他工程设计,它们包括:德国莱比锡的BMW建筑和沃尔斯堡的科学中心,罗马的国家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比尔堡的总体设计,台湾的古根海姆博物馆,那不勒斯城外的高速火车车站,法国蒙特帕利尔的新的公共档案馆、图书馆和运动中心等。
在评审委员会宣布其评选结果时, Hyatt
基金会的主席托马斯·J·普里茨克说:“作为普里茨克建筑学奖的发起者和赞助者,我们看到极其独立的评委会第一次把荣誉评给一位女性,这是令人满意的。尽管她的主要作品的实体相对小些,但是,她已获得人们的广泛称颂,而且她的精神和理念甚至显示出未来发展的远大前程。”

普里茨克奖评委会主席罗特赫斯柴尔德勋爵评论说:“同时,如同她的理论和学术工作一样,作为实践建筑师的扎哈·哈蒂德对现代主义的追求是坚定执着的。她总是富有创造力,摒弃现存的类型学和高技术,并改变了建筑物的几何结构。”
接着,罗特赫斯柴尔德勋爵还说:“在伦敦建筑协会的第四年里,哈蒂德作为雷姆·库哈斯(他本人是2000年普里茨克奖的得主)的学生完成了被称为马勒维奇结构(Male-vich’s
Tectonik)的毕业设计作品———她在泰晤士河上的Hungerford
桥旁设计了一幢宾馆,从至上主义者(suprematist)那里吸取了满足规划和地点要求的形式。因此,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巧合———今年颁奖典礼将在非常美丽而且极富创造力的城市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而马勒维奇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过。”

已为整个世界知晓的作为建筑学领域最高荣誉的正式颁奖典礼将于2004年5月31日举行。届时,一笔1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将在艾尔米塔什(Hermitage)国家博物馆被授予本年度普里茨克奖得主扎哈·哈蒂德,继之在博物馆的冬宫举行盛大的招待会和晚宴。普里茨克奖的颁奖典礼每年在全世界不同地点移动举行,借以表达人们对历史性的和当代的建筑之尊崇。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