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到施工,施工的设计!
luban00
luban00 Lv.6
2017年09月22日 16:06:33
只看楼主

想要让设计和施工融洽,首先得明晰责、权、利,然后是提高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和有效解决问题。设计想要到施工,也意味着必然会有施工的设计。既是相生共荣,就需要竭力互补,随着技术的进步,迟早二者会相溶相合,聚为一体。 · 深化的设计 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首先是深化设计。 设计企业送审并修改完,盖好章,已经是“施工图”的蓝图,为什么到了施工阶段还需要“深化”?是设计企业本职的工作未完成?还是施工涉及的“设计”内容,设计企业没作?




想要让设计和施工融洽,首先得明晰责、权、利,然后是提高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和有效解决问题。设计想要到施工,也意味着必然会有施工的设计。既是相生共荣,就需要竭力互补,随着技术的进步,迟早二者会相溶相合,聚为一体。




· 深化的设计




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首先是深化设计。




设计企业送审并修改完,盖好章,已经是“施工图”的蓝图,为什么到了施工阶段还需要“深化”?是设计企业本职的工作未完成?还是施工涉及的“设计”内容,设计企业没作?




核心的分界,还是在设计深度的界定上:究竟怎样的设计成果是合格的?设计成果的交付标准如何?工程之中,设计与施工的交界,如何划分?




虽然大量标准图集的使用,让设计与施工的分工能达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平衡,但仍旧有更多的内容,从流程上容易出现模糊不清。比如,对于混凝土的选型:设计依据和提出限值要求的,一般力学因素为主(安全性),经济性为辅,关键参数选择过程相对简单;而在施工阶段,作业温度、连续浇筑时长、养护方式、成品混凝土经济因素(不同沙石比、级配,河沙、海沙差距,运输费用,外加剂组合等)……都是影响实际浇筑混凝土参数的因素——资方、总包方、监理方、供货商、实施操作团队等的博弈,以及外部监察、管理机构(比如质监站)要求,都会使得上述内容的确定,可能需要多方认可——而这种妥协性质的“多方认可”,这种多方参与的“施工设计”,能保障其实施后的参数,符合初始设计机构的参数要求么?




除了一目了然的“单向”数据流动之外(个人粗糙的概括:项目目的—设计—施工—管理),项目的全流程中显然是存在“反向”数据流动的。而且,为了满足前流程段确定的标准和达成需求,得有个“校核”才可以。




· 交互的方式




设计到施工,丝丝缕缕的联系;而施工的设计,又要倚靠已有的设计成果。




在这过程中,信息渠道的畅通非常重要——而且要能做到有来有往,能过程控制,能便于复查。因现在设计和施工交流多为不同企业之间,比较难纳入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下,往往异化出多种形式。




各自QQ传、项目公共邮箱、网盘公共空间、私人或企业FTP、各类第三方文件服务等,都是信息交互的渠道,怎样在效率和投入成本上找到一个平衡,也是需要讨论的事情——尤其,这往往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




· 处理的方法




有了良好的信息沟通,还需要有足够效率的信息处理能力。人,在这个时候是主导。计算机说到底还只能是 “计算”——最多是计算的规则更复杂,而规则仍旧是人定的。那么反过来考虑,一旦能设定好计算规则,就能把不少繁复的工作扔给更有效率的计算机!




“电算化”的部分,可以对应着各项设计的核心计算,其数据结果往往是保证功能的前提。而保障施工不扭曲或者恶意篡改参数,保障功能、经济价值,还要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校验结果,高效的电算化是现有唯一解决方法。




计算机也很笨,乃至1+2和2+1,在其内部运算过程是完全不同的。为了计算机能识别和理解,对同一种计算方式,需要固定的输入格式;同样,一种计算方式,也只能输出有限类型的结果。为了能电算化、能更快的处理,跨越设计和施工的信息,还需要能有适当的格式——显然,这对交互的行为和内容,提出了限制。





hdhfahdsfha
2017年09月29日 00:20:08
2楼
是不是回帖超过20个字才给1个土木币呀,因为我之前回了几个字没有币,回的超过20个字就有一个币。你也可以试试。
回复
hdhfahdsfha
2017年09月29日 00:20:29
3楼
是不是回帖超过20个字才给1个土木币呀,因为我之前回了几个字没有币,回的超过20个字就有一个币。你也可以试试。
回复
tjldi
2017年10月10日 14:07:50
4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依依北方
2017年10月11日 11:30:30
5楼
没看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回复
美好加油
2017年10月11日 13:03:15
6楼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