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声.原创】从信审员的没落,看结构工程师的现状
结构小清新
2017年07月06日 15:58:23
只看楼主










































《设计之声》专栏本期推荐原创作品








 



 








作者 | 鲲鹏




自媒体人




本文来源于其微信公众号“JIE构生活”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信审员的的没落。先一起来看看我处理后的削减版。








曾经,信审员在银行风光无限,当时所有人申请贷款填写的资料,都会汇总到信审员手中——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明察秋毫,来权衡这笔贷款,是放还是不放。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生杀大权”。










在旺季,一个信审员每天需要处理50单左右,一个小时需要审核4~5单,平均下来一单最多15分钟。为了保证这15分钟的信审进度条流畅跑完,一般查看客户资料2分钟,给客户打电话2分钟,第三方联系人打电话2分钟,上网查客户征信5分钟,填写审批意见2分钟,特殊事项2分钟,这已经是接近完美的流程。








然而,时代变了,风势也变了。2016年,现金贷和消费金融崛起,所有线上平台,开始了“抢客大战”,在急速冲量的过程中,信审员成为最“低等而廉价”的劳动力,“纯体力劳动,每天看资料,打电话,毫无技术含量。”他们的工作,无穷无尽,停不下来。








信审人员,突然成为流水线中最底层一环,他们只是低廉的劳动力,重复着机械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人力的速度,怎么可能拼得过机器?线上线下借贷平台,开始逐渐用机器取代人工,已经成为螺丝钉的他们,惊恐地发现,甚至这颗螺丝钉都不再需要了…








目前,仅是因为征信系统的缺失,人工智能的不健全,在这个过渡阶段,仍有20%~30%的灰色地带,需要人工审核。但有不少专家断言,这个过渡期也不过5~10年。








信审员由兴转衰的过程,与我们结构工程师的处境何其相似。如果把地产行业比作一个银行,设计院就像一个信审师,我们为地产的需求而奔命,而如果把设计院比作一个银行,那结构工程师又像一个信审师,我们为设计进度奔命。

如果奔命还有钱赚,那还不算最坏。可怕的是,最后连奔命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圈子内有个经典的抱怨,说,相比十年前,物价已经天翻地覆,但我们的设计费却纹丝不动,所以,这个行业是在衰退,听起来好像悲情得很有道理。设计费可能确实是没变,但我们看看变了什么?我们计算机绘图越来越方便,配筋方式采用平法表示,我们享用了PKPM、YJK的一条龙服务,我们的效率比以前高很多,如果效率的提升超过物价的上涨,那设计费其实还是涨了,不是吗?








效率提升,单方设计费必然下行,甚至我们画的图比以前漂亮,但价格却比以前低。看看现在我们用的手机,电脑,功能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价格却越来越低,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科技改变生活,但对很多人来说,科技可能也降低了薪水。




如果你没有采用科技提高效率的话,依然保持相同的输出,你的薪水必然降低。










科技犹如一架轰轰作响的战车,我们是推着战车一起往前走,还是站在战车前方,抵御它的前行,又或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冷冷地看着它的前行。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是真怕我们成为科技的抵御者或者是旁观者,就像一个朝代没落时,那些忠诚而又腐朽的老臣,大义凛然但又满脸惶恐,像那些市井小民,裹挟在时代的变迁中,惊恐而又手足无措。










我们没有错,我们只是变化得太慢,变化得太被动。










































原创




征集

























征集内容:


设计项目经验总结,热议话题讨论,(设计、生活、工作)中的趣事片段,以转行、求职、裸辞、跳槽、考研等为主题个人经历分享,规范条文解析,注册政策以及相关问题讨论的专业内容。










专栏作者:

58位; 原创作品 : 150多篇





投稿QQ:

2355735304





作品评选:

定期组织优秀原创作品评选,颁发荣誉证书及土木纪念品。





优秀的原创作品,易筑结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推荐







免费打赏
海洋哥
2017年07月12日 08:54:09
57楼
很好的资料,谢谢
回复
floating100
2017年07月12日 09:04:39
58楼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岗位被消失,现在无人超市都已经变成现实了,社会深层次的变更正在演绎
回复
北人北面
2017年07月12日 09:09:40
59楼
我们没有错,我们只是变化得太慢,变化得太被动。
回复
张哈哈哥
2017年07月12日 09:15:24
60楼
很好的资料,谢谢
回复
张哈哈哥
2017年07月12日 09:17:54
61楼
很好的资料,谢谢
回复
a563924028
2017年07月12日 10:01:11
62楼
“看看现在我们用的手机,电脑,功能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价格却越来越低,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这一句,应该是不懂现行商业的模式了,电子产品的数字上明显的降价有一小部分因素是硬件等的降价,但是更多的是商家通过让利终端的价格来实现客户群的占有,客户的占有意味着流量的占有,从而通过广告等实现流量的变现。并不能把功能品质越来越好的电子产品出现大降价的现象归因于效率甚至科技的提升造成的价格的下降(生产效率的提升只是防止了价格过快的增长而已,终究是跑不过印钞票的速度的。。。。) 再有,手机等面对的客户群是广大群众,广大到可怕,产生的流量也巨大。但是设计院面对的市场却寥寥,还要靠国家战略大兴土木来开拓市场以实现城市化,保证土木建设行业的人都有饭吃,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目前设计费低到令人发指,以至笑贫不笑娼的地步,原因是众多的。效率的提升也加快了项目的完结,按道理是效率提升,设计费因利率提升而降低,但是设计的量确是增加的,为啥综合下来竟然量跑不过利率?为啥国有性质的市政铁路等设计的福利和待遇依然比较强势碾压民用建筑设计?有恶性的压价竞争,有设计院提供无下限的跪舔式服务自毁性的原因,有无良老板转嫁企业经营压力给设计员工的因素,有设计技术透明化公开化和甲方人员队伍素质提升等的因素,有设计收费指导价限定的因素,并不能主要归因于提升了设计效率的软件行业在流水线上分了一杯羹。 结构工程师,是结构设计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主体,但本质上是规范的背书,归根结底还是体力劳动,报酬是要按照风险>资本>劳动力的顺序来分配的,况且体力劳动的设计师并不掌握生产资料,不能决定分配方式。结构工程师低级的体力劳动眼下只能拿到低级的待遇水平,或者这样说,结构工程师眼下的工资待遇,只是享受到了通过背书画图的体力老劳动的那部分所得甚至更少,而项目中结构概念,结构方案设计和创新的那部分,老板是一分钱都没有给你的。 这样的现象不一定就是坏事,至少可以加速人才流通,使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实现人才的交换和交流,使前段的房地产开发在前期就更加有技术性和创新性,而不仅仅是依赖设计院。结构工程师唯有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技术积累,不忘初心,喜欢设计就深入,厌烦了的就用脚投票,带着技术走出去体验更上游的工作。 建筑行业各环节工作无所谓好坏,不违法的,适合自己的,能挣钱的,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体现的,就OK了。
回复
nuanai0423
2017年07月12日 14:29:46
63楼
好资料,谢谢分享
回复
ctxxxci
2017年07月12日 21:08:02
64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fzt4116
2017年07月13日 08:42:37
65楼
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此类的帖子
回复
张工0
2017年07月13日 10:12:45
66楼
谢谢分享 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