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故事】建筑设计HR爆料:建筑圈面试套路与反套路
怪蜀黍2番
2017年03月15日 17:00:24
只看楼主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关于面试“套路”的文章挺有意思,里面举了11个面试官提问的经典套路作为例子,告诉大家这些提问背后隐含的意思。不过整篇文章看下来会有一种感觉,就是里面涉及到的提问和回答都是泛行业的,而当你是去某一专项领域应聘时,有些问题面试官根本不会问,或者背后隐含的其实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套路。建筑设计就是这样一个极其专业化圈子也相对封闭的专项领域我的想法是:把范围缩小,凭借自己从业10年和面试过30+公司的经历,来聊聊建筑圈内的面试“套路”,希望这些经验的分享能给需要的人帮上一些忙,那我熬夜码字也算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关于面试“套路”的文章挺有意思,里面举了11个面试官提问的经典套路作为例子,告诉大家这些提问背后隐含的意思。

不过整篇文章看下来会有一种感觉,就是里面涉及到的提问和回答都是泛行业的,而当你是去某一专项领域应聘时,有些问题面试官根本不会问,或者背后隐含的其实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套路。

建筑设计就是这样一个极其专业化
圈子也相对封闭的专项领域


我的想法是:把范围缩小,凭借自己从业10年和面试过30+公司的经历,来聊聊建筑圈内的面试“套路”,希望这些经验的分享能给需要的人帮上一些忙,那我熬夜码字也算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先从我当年找工作的经历说起吧。

我本科毕业不逢时,建筑行业下行的趋势刚开始露出端倪,不少公司拉开了不招人或者少招人的序幕。我装着满脑子的安腾、柯布和霍尔这些大师开始找工作,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下决心考研吧,一不留神竟考上了,于是来到上海。

这次运气更不好,硕士毕业时又赶上了金融危机,各大建筑设计公司裁员的裁员、减薪的减薪。我不打算继续读博士,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开始找工作。当时一线公司要么不招人,要么名额少得你以为少看了一个零。

于是我开始在二线和三线公司里海投简历,各种面试。直到有个三线公司开出了3000的月薪时我开始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粗算下来前后也面试了20+公司,上到几千职工的国企大院,下到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个中经历有的也挺奇葩,比如有家港企,连简历都没看就让我先填表格,上面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姓名,二是籍贯。这是难道是要入同乡会吗?

本着“别管那么多,先入行再说”的指导思想,我去了一家规模还不错的民企。之后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前后有两次跳槽的经历,几年之内又累计面试了10+公司。跟这些公司打交道多了之后发现面试时有的套路是共通的。

接下来的经验分享基于我个人这些年的面试经历,以及来自于几位hr朋友的慷慨爆料。
A.png

1 / 面试前的几个重要小贴士

什么人来面试你

会面试你的有两种人,一是职业hr,二是技术主管(所长、院长、合伙人等)。当你被通知面试时,说明你简历上的条件已经满足了公司的基本要求,因此关键是去跟各类技术主管聊聊,而不是公司里的hr。

有些人一激动,见了hr就开始大谈特谈各种专业内容,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最后拍板做决定的人不是他们。

像什么“先做个自我介绍吧”、“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这类八股文式的提问一般是不会出现在和技术主管的谈话中的,毕竟建筑设计是很讲求实务的,你行你上。如果真碰到了这类提问,要么你遇到了假公司,要么他们要考察的是你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不是问题的内容。

需要带什么去

去面试时最重要的是带作品集,最好再备上一份简历。如果技术主管因为种种原因没把你的简历带来,这时你气定神闲的从包里又抽出一份递给他,以显示你是一个时刻有“预案”的人。嗯,加分~

作品集要有针对性。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应届生,一般会从做方案开始。对于概念方案主导的公司,会重点看你的造型和表现能力,多放些炫酷的diagram和效果图;对于实际项目主导的公司,会重点看你做过的项目类型和参与的深度,多放些代表水平的平、立、剖(如果有的话)会更有用。

如果是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且应聘“小头目”级别职位的话,那就把做过的项目类型、规模、你在项目中的职责(设计人、专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放大加粗,这是他们关心的内容。学生时代的作品集也带上,如果对方有问起再拿出来。

大把的获奖证书啊、学位证啊什么的就别掏出来了,等需要办手续时再给hr。

衣着打扮

衣着打扮决定了其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也同时透露出了你的审美品位,如果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应该注重“个人形像管理”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保持你个人穿衣风格的前提下,最好根据应聘公司的类型(或者更具体的公司老大的偏好)而作出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去某跨国外企面试,结果弄了个犀利哥的文艺造型过去就显然不合适。

简单说就是应该干净整洁,精神一点。

如果要穿正装千万别把自己打扮得跟中介小哥一样,也别穿不合体的版型。记得曾经一个同事特别爱穿西装,不过是明显大了一码的宽松版型。如果无法脑补的话可以去看看北野武电影里经典帮派成员的打扮,或者百度一下金将军看看他的裤子就能大概了解一二。如果我是主管,对此人的印象分定会大打折扣,因为他并不生活在这个时代。

清爽整齐的休闲风格,或者建筑师最爱的一身黑都不会有问题。男生如果有修剪整齐的胡子会是加分项;女生切忌画浓妆,别问为什么。


B.jpg

2 / 那些“套路”

“我们这里至少都是XX学历、跟国外XX公司有合作关系,作品拿过XX奖,做的都是牛X的项目……”

这是典型的“满嘴跑火车”。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公司真实情况跟他们描述的往往有不少落差,听的时候可以先打个八折再入耳。强烈建议去面试前务必了解清楚这家公司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作品、薪资、人员、氛围等。尤其要通过各种侧面去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被忽悠。

“我们前景一片大好,将来会成为……,到时候你会有……,所以是很有前途的!”

这么说的潜台词是“……所以你现在就不要计较眼前的这些苟且,多想想诗与远方嘛!”再直白点就是劝你安于现在的低待遇,而憧憬将来的高回报。公司和员工最健康的关系是相互成就,而饿着肚子妄谈理想的结果只会离理想越来越远。

应该想清楚目前对方给出的待遇是否可以解决生计问题,是否足以支撑你去追求将来的理想。免得面试前一张白纸进去,画满大饼出来,自己还心潮澎湃激动得不行。

“知道我(们公司)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吗?”

这个问题有时会在小公司或事务所面试时被问到。如果来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功课,被问到时一脸懵逼,那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能力越强的人越谦虚。会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多半是自我感觉极其良好,而且有很强掌控欲的人。记得沪上某位活跃在微博上的三线“大师”有一次问面试者“你知道我的代表作吗?”,对方回答“……不清楚”,大师直接说“那你可以走了”。

除非你有强大的内心,否则跟这类人共事会让你痛苦到怀疑人生。他让你走反而是帮了你。

“我们做的基本都是本地项目”&“我们的项目分布很广,全国各地都有”

这是一条”硬“信息。外地项目多的,你会时不时获得国内“旅(chu)游(chai)”的机会,需要面对各地不同的地方规范。而项目在本地的就会“宅”很多,适合需要兼顾家庭的人。

“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前期,对后期的效果也会有所把控”

这是一家方案驱动的公司,会经常熬夜加班(做方案的过程你懂的),很可能收入有限(方案的设计费你懂的,如果公司有其他路子另说),更重要的是长期只做方案的偏科式发展,对建筑师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并没有好处。如果打算在这家公司长期发展的最好三思而后行。

“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想要离开XX公司(院)的?”

如果我是面试官,绝对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得到的多半是假答案,而且假得都还有范本可循。老实说,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是满脸的黑线。

想要离开老东家另投新主无非两个原因,一是钱少了,二是没前景。各种回答都是把这两个原因给乔装打扮了一下。不过打扮得好与不好产生的结果会很不同。我更倾向于这个问题是在考量一个人的情商,也就是要排除一些情商奇低的人。比如碰到一个无情数落前东家各种不是的人,铁定没公司会要。

至于怎么乔装打扮,建议多用”更“字造句:”我希望能更多的参与施工图设计“,”我想做一些比原先更有趣的项目“,”我想在一个更高效的团队里做事“,或者直接说“我想拿到更高的收入“(慎用)。

“你希望的收入是多少?”&“你之前的收入是多少?”

这是一个经典的博弈。你不清楚对方的底牌,说高了怕对方觉得自己狮子大开口,说低了又担心对方误以为自己就值那么多。

有的公司在招聘信息上会注明薪资,那么在面谈时大家心知肚明一般不会出现以上对话。要是没注明,想办法找到现员工或前员工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面试中被问到了这个问题,正常情况下切忌直接给出一个数额精确的答复。因为要留给对方一个想象的空间,也给自己将来的议价留有余地。

采用反问来让自己掌握主动权是明智的。我的回答会是:”跟我差不多岗位和资历的人收入范围大致是多少?“这时对方一般都会给出个范围,你要看看自己是否接受得了其中的最低值。要是对方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他,那其中八成是有”套路“的,需要多留个心眼。

“结婚了吗?孩子多大了?现在是谁在带?”

30岁左右的人经常会被问道这个问题,听上去像随口的拉家常,不过其中隐含的信息却很实在,一是“你是否有家庭方面的开销”,如果有,那么你对薪水的要求会相对偏高;二是“如果是女生而且没生孩子,或者孩子比较小并且是自己带”,那么将来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就比较有限,而且会时不时请假或无法加班,没生孩子的可能还会面临几个月的产假。

另外,“孩子还小的女生”基本就等同于无法安排出差。不得不承认,对求职来说这也会是一个失分项。

“你家住在哪里?”

这个问题指向很明确,就是想知道你住得远不远。记得曾经去一家民营公司面试时被问到这个问题,当对方得知我住在20公里开外的郊区时,竟脱口而出:“那以后加班打车回家挺贵的,一个月要报销不少钱啦……”

这句话隐含的信息之丰富,让我迅速排除了这家公司。

C.png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什么套路?
欢迎老司机们在楼下留言告知
以造福一方坑友~


所谓面试的“套路”,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业内约定俗成的、潜藏一定规律的“套话”。这不应是一个贬义词,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套路”背后隐含的信息来帮助自己找到最适合的坑。建筑设计入坑指南详见:
准备入建筑设计坑了?这是一份正经的跳坑指南

在金三银四为工作奔波的各位,Good luck!

本文来源: LINartisan
ID: LIN-artisan

A.png


B.jpg


C.png

飘逸者
2017年03月16日 08:37:47
2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mkh2012
2017年03月16日 09:05:26
3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加倍努力
2017年03月16日 09:45:29
5楼
好资料,学习了。
回复
老有所为
2017年03月16日 10:09:49
6楼
谢谢分享。
回复
xsp1000
2017年03月16日 10:18:54
7楼
楼主 好人 谢谢分享
回复
柴俊狗
2017年03月16日 11:11:57
9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花开顷刻
2017年03月16日 11:45:33
14楼
感觉楼主的套路比面试官还多啊:lol
回复
西瓜皮皮皮
2017年03月16日 14:01:18
18楼
细细回顾一下,还确实是这么回事
回复
行者无疆41
2017年03月16日 16:10:19
19楼
写的不错,瞬间想到很多熟悉的画面
回复
仁者唯心
2017年03月16日 21:27:41
20楼
要根据不同环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