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热水的热回收参考与应用
yrx1997
yrx1997 Lv.2
2006年09月11日 12:49:44
来自于热泵工程
只看楼主

围绕空调节能,减少空调热能消耗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专题,推介一种新型冷水机组热回收方式,概念及其系统形式、控制原理、性能评价系数、适用机型等。并提出了这一新型冷水机组热回收方式对恒温恒湿和同时制冷制热空调领域的适用性及所具有的节能意义,开辟空调节能新领域。1. 引言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空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而空调在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负担和其他如温室效应等负面影响,因此,减少空调的能源消耗,寻求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空调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和首要的问题。在论述本文的内容以前,有必要对空调的能耗进行分类,并对已有的空调节能技术也作一些分类比较。2. 空调能耗的分类  空调制冷要使用电力或蒸汽;空调水、气输送要消耗电力;冬季空调要使用电力或油、煤等自然能源,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空调系统有不同的能耗。但就分类而言,可归结分为两类:电力消耗和热能消耗。而电力消耗最总仍可归结为热能消耗(自然能发电除外),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空调的所有能耗均为热能消耗,都有CO2温室气体的排放代价。  具体来看,空调系统中,所有电力驱动设备,都存在电力消耗;各种锅炉、溴化锂冷水机组等则存在热能消耗,在一般情况下,夏季空调,除溴化锂制冷机组以外,均以电力消耗为主;冬季空调,则以热能消耗为主,但同时存在电力消耗。各种气源、水源、地源空调系统仅消耗电力。3. 空调节能技术分类和比较  作为对空调节能技术不断探索的回报,在空调设计中,已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和相关的产品可运用。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3.1 节省型:通过追求高效率,优化系统和加强自动控制的运用,来节省空调运行能耗, 减少或避免能源浪费,从而节省能源。如:选用高效率产品,优化系统配置,采用变风量或变水量、二次回风等节能系统及其他运行控制节能技术等。  就其节省的能耗而言,既节省空调动力消耗,也节省一些空调热能消耗。  3.2 自然能利用型:通过合理使用自然能,而减少空调能源消耗,如:新风供冷,冷却水供冷,气源,水源及地源供冷供热等自然能利用技术等。  自然能利用型主要节省空调热能消耗,值得注意的是,其节省的热能是相当可观的。此外,节省了空调热能消耗,也就减少了相应的CO2排放量,因而具有良好的环保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特性。  3.3 热回收型:通过对热能的再回收,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从而减少空调的能源消耗。如新排风热回收技术。根据产品的不同,又可分为:转轮式或固定板翅式全(显)热交换式热回收,盘管式热回收,热泵式热回收等方式。其他如冷水机组生活热水热回收等等。  就上述各热回收方式所节省的能耗来分析,夏季一般主要节省空调电力能耗,当采用溴化锂主机时,节省的是空调热能消耗。冬季一般主要节省空调热能消耗,当采用自然能利用型主机如气源热泵时,节省的是空调电力能耗。总之,同样具有良好的环保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特性。  由于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在以前的应用中,较多采用串联型冷凝器,由于机组这样的结构设计的原因,热回收量一般最高仅为制冷负荷的30%至40%。而且,热回收量随着冷负荷的减少很快下降,不能相对稳定提供。此外,回收的热能一般均用于生活热水,由于生活热水使用上的不稳定性,热回收量也时有时无、时高时低,对机组的运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此类热回收,虽亦为废热利用,具有一定的环保节能意义,但节省量较小,对系统稳定运行亦存在不利的影响。但是,当采用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使热回收量可更高,更稳定,且回收的热能用于空调系统本身时, 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可节省的空调热能消耗是相当可观的。其节能意义可得到极大发挥。本文以下所探究的,就是这种热回收技术及其应用新领域。

围绕空调节能,减少空调热能消耗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专题,推介一种新型冷水机组热回收方式,概念及其系统形式、控制原理、性能评价系数、适用机型等。并提出了这一新型冷水机组热回收方式对恒温恒湿和同时制冷制热空调领域的适用性及所具有的节能意义,开辟空调节能新领域。1. 引言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空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而空调在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负担和其他如温室效应等负面影响,因此,减少空调的能源消耗,寻求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空调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和首要的问题。在论述本文的内容以前,有必要对空调的能耗进行分类,并对已有的空调节能技术也作一些分类比较。2. 空调能耗的分类  空调制冷要使用电力或蒸汽;空调水、气输送要消耗电力;冬季空调要使用电力或油、煤等自然能源,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空调系统有不同的能耗。但就分类而言,可归结分为两类:电力消耗和热能消耗。而电力消耗最总仍可归结为热能消耗(自然能发电除外),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空调的所有能耗均为热能消耗,都有CO2温室气体的排放代价。  具体来看,空调系统中,所有电力驱动设备,都存在电力消耗;各种锅炉、溴化锂冷水机组等则存在热能消耗,在一般情况下,夏季空调,除溴化锂制冷机组以外,均以电力消耗为主;冬季空调,则以热能消耗为主,但同时存在电力消耗。各种气源、水源、地源空调系统仅消耗电力。3. 空调节能技术分类和比较  作为对空调节能技术不断探索的回报,在空调设计中,已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和相关的产品可运用。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3.1 节省型:通过追求高效率,优化系统和加强自动控制的运用,来节省空调运行能耗, 减少或避免能源浪费,从而节省能源。如:选用高效率产品,优化系统配置,采用变风量或变水量、二次回风等节能系统及其他运行控制节能技术等。  就其节省的能耗而言,既节省空调动力消耗,也节省一些空调热能消耗。  3.2 自然能利用型:通过合理使用自然能,而减少空调能源消耗,如:新风供冷,冷却水供冷,气源,水源及地源供冷供热等自然能利用技术等。  自然能利用型主要节省空调热能消耗,值得注意的是,其节省的热能是相当可观的。此外,节省了空调热能消耗,也就减少了相应的CO2排放量,因而具有良好的环保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特性。  3.3 热回收型:通过对热能的再回收,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从而减少空调的能源消耗。如新排风热回收技术。根据产品的不同,又可分为:转轮式或固定板翅式全(显)热交换式热回收,盘管式热回收,热泵式热回收等方式。其他如冷水机组生活热水热回收等等。  就上述各热回收方式所节省的能耗来分析,夏季一般主要节省空调电力能耗,当采用溴化锂主机时,节省的是空调热能消耗。冬季一般主要节省空调热能消耗,当采用自然能利用型主机如气源热泵时,节省的是空调电力能耗。总之,同样具有良好的环保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特性。  由于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在以前的应用中,较多采用串联型冷凝器,由于机组这样的结构设计的原因,热回收量一般最高仅为制冷负荷的30%至40%。而且,热回收量随着冷负荷的减少很快下降,不能相对稳定提供。此外,回收的热能一般均用于生活热水,由于生活热水使用上的不稳定性,热回收量也时有时无、时高时低,对机组的运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此类热回收,虽亦为废热利用,具有一定的环保节能意义,但节省量较小,对系统稳定运行亦存在不利的影响。但是,当采用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使热回收量可更高,更稳定,且回收的热能用于空调系统本身时, 热回收型冷水机组可节省的空调热能消耗是相当可观的。其节能意义可得到极大发挥。本文以下所探究的,就是这种热回收技术及其应用新领域。
4. 新的冷水机组热回收方式(以下简称新方式)  以常规的螺杆式冷水机组为例,基于压缩制冷的工作原理,冷水机组在蒸发器一侧制冷剂蒸发吸热制冷的同时,在冷凝器一侧制冷剂则在冷凝放热,而且其放热量大于蒸发器的吸热量,新的热回收方式目标就是为了回收冷凝器100%的放热量以供再利用,从而可节省相应的空调热能消耗,减少因空调而产生的对大气环境的温室气体排放。  新的冷凝机组回收方式基于对冷凝器的设计,可以命名为一体化并联式冷凝器(以下简称为新型冷凝器),常规的冷凝器为一组盘管,冷却水吸热后,由冷却塔将热量散入大气,一般冷却水为开式系统。所谓一体化并联式冷凝器,是指相对于冷媒而言是一个冷凝器,但从水侧来看,有二组并联的水盘管,其中一组盘管对应于常规机型的工作方式,为开式系统,而另一组为热回收盘管,采用闭式循环。从这样的结构形式可以看出,任一组盘管,只要配置足够的热交换面积,都有可能吸收全部的冷凝负荷。也因此,热回收量受冷负荷变化的影响得以完全消除。举例来说,当机组运行冷负荷下降为满负荷的40%时,热回收量仍可达机组冷负荷的45%以上。 图1 热回收机组水系统原理图  就其控制调节来说,配置新型冷凝器的热回收冷水机组(以下简称新型冷水机组),在运行时,控制原理很简单:与常规冷水机组相比,机组内部不需要增加任何控制,只需在开式冷却水系统中设置一个旁通阀及相应的控制单元,通过调节冷却水旁通水量,调接冷却塔的散热量,就可同时实现热回收水系统的出水温度控制和热回收量的需求量适应控制,同时确保机组在定流量,定冷凝压力的工况下稳定运行,一控多效,简单可靠。原理参见附图1:5. 新型冷水机组热回收方式的优越性  新方式与本文3.3节所述的热回收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3.3节所述的冷水机组热回收方式中,可采用的冷凝器形式可有两种,分别为分体并联式冷凝器和分体串联式冷凝器,它们的共性在于都有两个冷媒冷凝器,区别在于一种为并联方式,一种为串联方式。  采用分体并联式冷凝器的热回收冷水机组,优点在于理论上热回收量可达冷凝负荷的100%,似乎热回收量可根据需要设计控制,而缺点在于,实际上两个并联冷凝器之间的冷媒流量需按热回收量的变化而调节, 在运行时为使机组能相对稳定运行,并实现相关运行要求所需的控制相对复杂,而且实际也较难于控制。事实上,真正以这种方式用于热回收的并不多。
采用分体串联式冷凝器的热回收冷水机组:一般前置冷凝器用于吸收压缩机系统高温排气的散热,以提供较高的水温,为热回收冷凝器,而后置冷凝器用于吸收制冷剂冷凝放热,优点在于没有附加的复杂控制要求,但其最大的缺点本文前已述及,其结构方式决定了热回收量有限,而且,随着冷负荷的降低,热回收量也迅速降低,因此热回收量并不能按需提供。由此,在实际的运行中,虽有应用,但一般仅用于提供生活热水。  相比较而言,采用新型冷凝器的冷水机组,热回收冷凝器与常规冷凝器合二为一,通过简单的温度控制,既控制了热回收水的出水温度,又控制了冷水机组的冷凝压力,同时也适应了热回收负荷与冷却散热负荷的调节需求。最关键的在于:只要需要,热回收量可达100%。6. 新型冷水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COP  新型冷水机组在制冷的同时,由于冷凝负荷被部分或全部回收利用,为热用户提供了热能,节省了相应的用户热能消耗,因此,新型冷水机组提供的效能包括两部分:是制冷量与制热量之和。因此,其综合性能系数COP  当100%热回收时  COP = ( QL + QLN ) / W  式中,QL为制冷量, QLN为热回收量,即100%冷凝负荷,W为机组耗电量。  当以某一百分比C%热回收时:   COP = ( QL + C% x QLN ) / W  由此可见,新型冷水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COP最高可以是冷水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与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之和,其综合性能系数COP之高,反映出其显著的节能意义。即使是部分热回收,节能效果仍然十分可观。  需要注意的是,热回收水温的高低对于新型冷水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有一定影响。当所要求的热回收水温高与常规制冷系统冷却水温时,每高出一度,制冷性能系数约下降2.1%,此时,约需1.7%的热回收量以确保新型冷水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不低于常规冷水机组的制冷系数。以热回收水温45℃为例,制冷性能系数约下降17%,此时要求约14%的热回收量来弥补,否则,新型冷水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将低于常规冷水机组。所以,热回收水温越低,热回收比例越高,新型冷水机组的综合性能系数COP越高,节能效果越明显。从本文下述实际可应用场合对热回收水温的要求来看,是与此要求完全吻合的。
免费打赏
yrx1997
2006年09月11日 12:52:01
2楼
7. 适用机型  工程用空调冷水机组型式主要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和溴化锂吸收式四种。是否适用或哪一种最适合作为新型冷水机组应用于空调领域,主要取决于各种机型在可能的冷凝温度提高时的运行适应能力;和各种机型对冷凝器结构改造的适应性及投资大小;以及各种机型的容量特性对工程的适应性。  相比较而言,离心机由于喘震问题的存在,对提高冷凝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差,活塞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螺杆式则借助于二次蒸发吸气和喷液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而胜任有余,溴化锂机组也不例外;但对冷凝器结构改造的适应方面, 溴化锂机组因冷凝器在机组内部而略显不利,非标设计程度和投资会较大,其余三中机型则不分伯仲,均较简单;而在装机容量特性方面,一般活塞式适应于较小的工程,螺杆式可适应于中型和较大型工程的需求。离心机则较适合较大工程,溴化锂机组由于技术的日益成熟,限制较小。  由此可见,相对而言,螺杆式机组应用于新型热回收冷水机组,适应性较强,投资少,工程的适用面较广,性能最优。其它机型,或多或少有所限制。8. 应用领域与节能意义  探究新型冷水机组的意义,目的在于它具有节能意义和较广泛的可应用性,这正是本文所要开辟的空调节能新领域。  8.1 恒温恒湿空调领域: 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夏季运行工况中,冷却降温和除湿空气处理过程同时能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机会微乎其微,当除湿的要求大于降温的要求时,再热也就不可避免,冷热抵消也就不期而至,而此时,所需的再热量,完全可由新型冷水机组提供。而且,用于再热的热回收水温,只需常规工况的冷却水温就能满足要求,具有很高的综合性能系数。  对应于水冷恒温恒湿机组,类似应用颇具优势,只需在机组内,增设一个带旁通控制的盘管,串接于冷却水系统中,用于再热,就无需设置再热电加热器,节省相应的耗电量。  8.2 分区再热空调领域: 可采用合并系统而要求分区控制的场合,也存在对再热量的需求。这与恒温恒湿再热的应用特性完全相同
8.3 制冷和制热需求并存的空调领域: 在同时有制冷和制热要求的场所,典型代表就是采用四管制水系统的空调领域,当不使用新型热回收冷水机组时,制冷系统的冷凝负荷排入大气,而制热的热量则来自于某种热源,表面上不存在冷热抵消,而事实上,用于加热的能源消耗却是一种无谓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新型冷水机组也就获得了免费的热源。因为此时,新型冷水机组所做的只是热量转移。 冷热需求越平衡,节能效果越好。此外, 在这种应用中,对热回收水温的要求,也是可以适当降低的。 同样可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系数。在空调的应用领域,需要恒温恒湿的场所很多,电子、医药、纺织、印刷行业等等;有同时制冷制热需求的场所也举不胜举,仅此两项可见,新型冷水机组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对于新型冷水机组的应用,与原来未使用这一热回收的系统相比,所增加的投资是非常有限的,但可节省的能源是极其可观的。与其它热回收方式如:转轮热回收,全热交换器的高投资相比,新型冷水机组的产出与投入之比,无疑是相当优秀的。同时,从环保角度,无论是用于再加热还是用于需要同时制冷制热的场所,新型冷水机组实现的都是热量转移,都是把热量从不需要的地方转移到需要的地方,并籍此减少了热能消耗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总量可观,无疑,这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空调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摘要:吸附制冷技术作为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一个学术方向。文中简述了吸附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评述了吸附制冷技术在吸附剂、吸附理论、热量回收过程、吸附床技术方面的进展,阐述了上海交通大学近几年来在吸附制冷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典型样机,最后指出了吸附制冷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回复
yrx1997
2006年09月11日 12:52:33
3楼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能耗的增加,能源与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已经被认为其可能成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有效中间链。

  推动吸附式制冷研究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探索解决能源紧缺的可能途径。自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世界性石油危机以来,能源问题成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有效利用低品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各种余热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寻找CFCs和HCFCs等传统制冷剂的替代物(采用天然制冷剂)以及新型制冷方式已成为制冷技术研究的热点。

  吸附式制冷原理为利用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作用造成制冷剂液体的蒸发,相应产生制冷效应. 吸附式制冷通常包含两个阶段:① 冷却吸附→蒸发制冷:通过水、空气等热沉带走吸附剂显热与吸附热,完成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制冷剂的蒸发过程实现制冷;② 加热解吸→冷凝排热:吸附制冷完成后,再利用热能(如太阳能、废热等)提供吸附剂的解吸热,完成吸附剂的再生,解吸出的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重新回到液体状态。吸附式制冷的驱动热源为50℃以上的工业废热和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同时吸附制冷所采用的制冷剂都是天然制冷剂,如水、氨、甲醇以及氢等,其臭氧层破坏系数(ODP)和温室效应系数(GWP)均为零。

  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相比,吸附式制冷具有节能、环保、控制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与液体吸收式系统相比,固体吸附式制冷适用的热源温区范围大、不需要溶液泵或精馏装置,也不存在制冷剂的污染、盐溶液结晶以及对金属的腐蚀等问题。所以相对于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吸附式制冷可在一些废热可资利用的场合获得应用,例如利用动力装置余热获得空调制冷以及制冰,利用太阳能热水驱动获得夏季太阳能空调。随着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冷热电联产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将成为我国能源利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小型吸附式制冷机组(10-200kW)尤其可以在冷热电联产中获得应用。

  针对吸附式制冷——这一绿色节能制冷技术,文中首先介绍了吸附式制冷的发展历史,然后重点介绍了吸附制冷的研究进展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摘要: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指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一些工程安装使用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无法使用,所以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空调系统。本文以一个实际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型水环热泵的应用及其前景。

前言:
  所谓的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指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的一种应用方式。即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外商投资的建筑中采用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由于这些工程显出: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回收建筑物内余热的特有功能;不像传统采暖系统那样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当局染;省掉或减少常规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和机房,便于分户计量和计费,便于安装、管理等优点。但是,由于一些工程盲目安装使用,导致出现了一些运行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再加上国家对环保的考虑,对地下水的使用做了限制,使多数人对水环热泵系统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空调系统。那么,现在这种状况下水环热泵系统就真的无用武之地了吗?
回复
yrx1997
2006年09月11日 12:58:58
4楼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能耗的增加,能源与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已经被认为其可能成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有效中间链。

  推动吸附式制冷研究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探索解决能源紧缺的可能途径。自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世界性石油危机以来,能源问题成为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有效利用低品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各种余热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寻找CFCs和HCFCs等传统制冷剂的替代物(采用天然制冷剂)以及新型制冷方式已成为制冷技术研究的热点。

  吸附式制冷原理为利用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作用造成制冷剂液体的蒸发,相应产生制冷效应. 吸附式制冷通常包含两个阶段:① 冷却吸附→蒸发制冷:通过水、空气等热沉带走吸附剂显热与吸附热,完成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制冷剂的蒸发过程实现制冷;② 加热解吸→冷凝排热:吸附制冷完成后,再利用热能(如太阳能、废热等)提供吸附剂的解吸热,完成吸附剂的再生,解吸出的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重新回到液体状态。吸附式制冷的驱动热源为50℃以上的工业废热和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同时吸附制冷所采用的制冷剂都是天然制冷剂,如水、氨、甲醇以及氢等,其臭氧层破坏系数(ODP)和温室效应系数(GWP)均为零。

  与蒸汽压缩式制冷相比,吸附式制冷具有节能、环保、控制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与液体吸收式系统相比,固体吸附式制冷适用的热源温区范围大、不需要溶液泵或精馏装置,也不存在制冷剂的污染、盐溶液结晶以及对金属的腐蚀等问题。所以相对于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吸附式制冷可在一些废热可资利用的场合获得应用,例如利用动力装置余热获得空调制冷以及制冰,利用太阳能热水驱动获得夏季太阳能空调。随着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冷热电联产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将成为我国能源利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小型吸附式制冷机组(10-200kW)尤其可以在冷热电联产中获得应用。

  针对吸附式制冷——这一绿色节能制冷技术,文中首先介绍了吸附式制冷的发展历史,然后重点介绍了吸附制冷的研究进展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摘要: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指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一些工程安装使用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无法使用,所以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空调系统。本文以一个实际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型水环热泵的应用及其前景。

前言:
  所谓的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指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的一种应用方式。即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外商投资的建筑中采用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由于这些工程显出: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回收建筑物内余热的特有功能;不像传统采暖系统那样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当局染;省掉或减少常规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和机房,便于分户计量和计费,便于安装、管理等优点。但是,由于一些工程盲目安装使用,导致出现了一些运行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再加上国家对环保的考虑,对地下水的使用做了限制,使多数人对水环热泵系统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空调系统。那么,现在这种状况下水环热泵系统就真的无用武之地了吗?

1 新型水环热泵系统介绍

  新型水环热泵的出现使我们对水环热泵系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里所谓的“新型”是指这种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区别于以往的水环热泵系统,主要区别为:1.系统里面不用天然水源做冷热源,取而代之的是冷却塔和热水锅炉;2.热泵机组由原来的“一体式”变为“分体”式,即压缩机与盘管分离的形式,即解决了噪音,又使安装使用更加灵活;3.由于采用了高效的压缩机,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大大提高,平均在4.2以上,已经接近中央空调;4.热泵机组的冷凝盘管由原来的板式改为双层管式,解决了长时间使用堵塞的问题。

  新型水环热泵摒弃了以往水源热泵的噪音大、使用受限制的弊端,而发扬了水源热泵便于分户计量和计费,便于安装、管理等优点,使此种空调系统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水环热泵在本工程的应用

  本工程使用功能为办公综合楼,内设办公室、餐厅、展览厅、银行等,由南楼和北楼组成,南楼为六层,北楼为九层,两栋楼由通廊连接。本工程建筑面积约30700m2,空调面积约24050m2。由于甲方也是使用方,因此甲方根据使用要求对空调系统设计提出以下要求:1.北楼3-9层可能将来出租或出售,空调系统要求与其它部分分开;2.空调系统运行和计费要方便,保证各单位的独立使用。
回复
yrx1997
2006年09月11日 12:59:14
5楼
根据甲方要求我设计了两个方案供甲方选择,1.商用风冷分体机;2.水环热泵系统。最后由于方案1对建筑外立面影响较大,而且制冷效率较低,所以最后选择了水环热泵系统。本工程设置两个空调系统,1.南楼及北楼一、二层为一个系统,空调面积约为10120m2,设计选择三台方形横流冷却塔,设于北楼屋面,相应采用四台冷却水泵(三用一备);2.北楼三层至九层为一个系统,空调面积为13930m2,设计选择四台方形横流冷却塔,设于北楼屋面,相应采用五台冷却水泵(四用一备)。根据使用功能,末端分别设计为全空气低速空调系统(水冷柜机)及风机盘管或卡式双出风型(水冷分离式热泵机组)加新风系统(带独立冷源的吊挂式新风机);还有一小部分24小时使用的地方设计选用风冷分体空调机。

  本方案可以说完全满足了甲方的使用要求,计费方面只有冷却塔和冷却水泵属于公共分摊的部分,而这部分用电在空调用电里面是很小的一部分,其它大部分用电都在末端用户,空调计费全部纳入用户使用的电费里面,所以充分实现了用多少收多少。当过渡季或有人晚间加夜班时,末端机组开机比较少,这时冷却塔可以只开一台,节约运行费用。北楼出租部分可按租户需要改变末端形式,或预留冷却水接口,而设备由租户自行安装,这还可以降低甲方的初投资,避免出租率低时的经济损失
3 水环热泵在其它类型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由于目前很多中央空调系统都逐渐出现了计费的纠纷问题,空调计费成了物业管理的一大难题,解决已有中央空调系统和新设计中央空调系统的计费问题是设计人员目前应考虑的一个首要问题。从本工程我发现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对于目前这种出租用办公系统是十分的适用,它不仅解决了计费和运行管理的问题,而且又不用设独立的空调计费系统和中央空调机房,减少了中央空调系统的造价。那么这种空调系统是否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空调系统呢?结论是肯定的,比如宾馆型建筑,即使不存在中央空调计费的问题,但当房间空置率较高时,可以关闭房间的空调机,而只开使用的部分,从而可以大大节约空调电费。

4 结论

  对于一栋多个单位使用的建筑物来说,水环热泵是一种很好的空调解决方案,它不仅计费简单方便,而且运行管理灵活,在冬季需采暖地区还可以利用天然热源,如地热、工厂余热来供热。这种空调系统既减少了甲方的初投资,又减少了使用者的空调使用费用,从而减少了空调的能耗,对解决日趋紧张的夏季空调用电很有帮助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