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征湟水河资料
bxhmyang
bxhmyang Lv.10
2006年07月14日 15:57:45
来自于选型导购
只看楼主

请问那位朋友知道谁家有 湟水河(黄河一级支流 河源头流经青海湖)规划报告资料及该河流水文设站情况资料?

请问那位朋友知道谁家有 湟水河(黄河一级支流 河源头流经青海湖)规划报告资料及该河流水文设站情况资料?
免费打赏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0:23:36
12楼
青海省将投资31亿元人民币让湟水河早日变清 (转贴)
我省将投资31亿元人民币,治理湟水流域水污染。到2010年,湟水流域各控制断面的水污染指标将全部达到或接近水环境功能目标,使湟水流域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读了这条消息,我感到十分高兴。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干流全长约373公里,在我省境内约323公里,流域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湟水河虽然不是很长,却是我省的一条重要河流。湟水河流经的湟水谷地,自古以来就是我省的重要产粮区,有青海米粮川之称;湟水地区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湟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又是我省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省会西宁正好在湟水中游。
“老青海”都记得,四五十年前,湟水河除洪水季节外,水经常是清澈的,水量也比现在大得多,湟河两岸人的大部分饮用水就是湟水河水。然而,湟水河现在的水质越来越差,水量也越来越小,严重影响着我省湟水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现在,省上下决心投巨资治理湟水河的水质污染,这实在是件讲科学、得人心、顺民意的好事,值得高兴。愿治理湟水河污染的工程早日上马,愿湟水河早日变清!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0:25:06
13楼
湟水河防洪工程
1 建设地点
湟水流域位于青海省,规划河段主要是湟源、湟中、平安(互助)、乐都、民和县境内湟水干流沿岸以及主要支流药水河、西纳川、沙塘川、白沈家沟、引胜沟、巴州沟入湟水河口处,另外还有主要支流北川河和南川河。
2 建设缘由
湟水干流沿岸本规划河段内有6个县城(镇)和445个工矿企事业单位将受到洪水威胁,其中有青海镁厂、水电部四局物资转运站、109国道和兰青、青藏铁路等重要设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西部转移战略的实施,湟水干流沿岸国民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本规划保护范围约为437.45km2,保护耕地31.25万亩,保护人口42.82万人(1997年)。
湟水主要支流北川河沿岸本规划河段内有1个县城(镇)和215个工矿企事业单位将受到洪水威胁,其中有国家大型企业500强之一青海铝业集团公司、青海省大型企业桥头发电厂、青海重型机床厂等重要设施。
由于种种原因,本规划范围内,现状湟水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防洪工程很少,据初步统计,湟源湟中、平安、乐都、民和等县城附近湟水干流、主要支流入湟水河口处有零星防洪护岸工程。其结构形式主要是钢筋砼及砼、浆砌石、铅丝石笼。累加起来不足30km。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之防洪意识不够强,致使防洪现状工程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其土要表现在:一是工程设计标准不统一,不符合防洪标准;二是工程质量偏低,防洪护岸工程长度太短,与所保护的范围和对象不统一;三是大量应该进行防洪护岸的河段没有采取防洪工程措施。
3 建设内容与规模
“十五”期间对湟源、平安、乐都、民和附近的湟水干流进行防洪工程建设,使其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通县北川河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湟水防护墙维修加固、加高21.88km,新建堤防56km,建各种建筑物112座。
4 工程投资与工程量
湟水防洪工程需投资3.48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04亿元,地方统筹2.44亿元。“十五”安排投资3.48亿元。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0:41:15
15楼
引大济湟
湟水河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湟水干流人口29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57%,耕地面积44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9%。长期以来,湟水干流两岸广大浅山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生产仍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人畜饮水困难,群众生活贫困,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对西宁市和下游城镇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与湟水干流毗邻的大通河水量却相对较丰,用水需求较小,从大通河引水至湟水干流和东部浅山地区,对于促进湟水流域乃至青海全省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大济湟”工程水资源规划范围为湟水干流民和以上地区,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工程供水范围为湟水流域的西宁市、湟源县、湟中县、大通县、平安县、互助县、乐都县和民和县。该工程由水库工程,输水工程和灌溉干渠组成。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为黑泉水库和湟水北干渠一期扶贫灌溉工程。其中作为西宁市第七水源的黑泉水库已建成;二期工程为调水总干渠及湟水北干渠二期和石头峡水利枢纽工程。其中,穿越大坂山的24.3公里调水总干渠(隧洞)是该工程的关键;西干渠工程为三期工程。该工程总体布局为,拟在大通河尕大滩附近兴建石头峡水库作为引大济湟的水源调蓄工程,通过黑泉水库调节后向西宁市和下游河道两岸地区供水。按照国家的分水方案,待石头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每年经大通河调水7.5亿立方米以补充湟水河,以缓解水供需矛盾。
“引大济湟”工程是集城镇工业生活供水、农业灌溉、改善生态环境和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重大水利工程,是青海人民经历了45年企盼,终于取得了历史的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是青海水利建设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的建成可极大地缓解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满足青海东部一市七县工业、农业和城镇生产、生活用水,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支撑青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0:42:45
16楼
黄委上游局完成《兰青铁路二线拟建湟水河大桥对民和站水文测报影响评估》的分析报告(转贴)
民和水文站是湟水河的重要控制站,经过六十多年的观测,积累了长系列较完整的水文资料,对了解流域水文特性及下游防汛发挥着重要作用。
  拟建的兰青铁路二线电气化工程湟水河大桥,分别位于民和水文站基本断面上游约200米、基本水尺断面下游600米处,两座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河流特性,破坏河道的自然形态致使该站的水文测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为此,我们就工程对测验河段水沙特性、主要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比降等)的测验、水文站分析室、通讯及自动测报系统、水文资料系列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做出了明确结论:工程建设将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导致测站特性发生变化,致使原断面水文测验、泥沙分析及水情报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同时提出了只有铁路改线或者该站整体搬迁才能满足水文测报技术标准的意见。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0:49:37
17楼
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布局问题探讨(刘争胜)(有点多哟,不要介意)
[摘 要] 本次探讨的范围包括黄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两部分(简称本区,下同),总土地面积54.79万km2,占青海省全部面积的75.97%。
本区干旱少雨,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47.65亿m3,可利用量不足84.34亿m3。加之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本区水利还存在着工程建设和管理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加之青海省经济较为集中,因此,水资源已成为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制约因素之一。无论从现在还是从将来发展看,本区都必须做好“水”这篇文章。当前只能依靠当地的水资源,重点放在自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同时,为缓 解本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与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需要安排必要的水利工程。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 工程布局 探讨 青海
1 水资源及特点
1.1 水资源量
按照1956~1995年系列,本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37.56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176.10亿m3,扣除与地下水的重复量166.01亿m3,本区水资源总量347.65亿m3。
1.1.1 黄河流域
青海省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209.75亿m3,地下水水资源总量91.62亿m3,扣除与地下水的重复量91.62亿m3,青海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209.75亿m3。
其中:大通河流域青海省境内水资源总量为25.60亿m3,湟水流域青海省境内水资源总量为21.50亿m3。
1.1.2 内陆河地区
内陆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127.81亿m3,地下水资源量84.48亿m3,扣除重复量74.39亿m3,内陆河区水资源总量137.9亿m3。
1.2 水资源特点[1]
1.2.1 年降水少而且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300~400 mm,柴达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15.9 mm。年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匀。降水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季,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
1.2.2 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
多数河流汛期(6~9月或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0%~70%以上,而此时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较少,而春季(3~5月份)正值农作物灌溉期 (如每年3~6月,为湟水干流地区的灌溉期,由于大量灌溉引水,历年实际最小流量多出现在5~6月份) ,需水量较大,但河川径流量却小,供需矛盾突出。
1.2.3 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与用水不协调
本区地表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相差悬殊,水土资源组合极不均衡.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东南部、东北部水量较多,而西北部水量少。从水系而言,内陆河水系面积占全省51.8%,而地表水资源量仅占20.7%;黄河干流水系面积占全省面积16.9%,而地表水资源占25.1%。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经济最发达地区,而水资源量相对贫乏。人均水资源量770m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463m3。2000年湟水流域各部门用水量为12.42亿m3,其中:农田灌溉7.68亿m3,占61.8%;工业用水2.77亿m3,占22.3%;城镇生活0.66亿m3,占5.3%;农村生活0.51亿m3,占4.1%;林牧业0.8亿m3,占6.4%。
相邻的大通河流域水资源量相对丰富。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本流域用水量不大,具有向邻近流域调水的条件。
2 现状分析
2.1 水利工程建设
截至1997年,本区共建成大(不含龙羊峡及李家峡水库)、中、小型水库704座,总库容5.56亿m3,兴利库容3.91亿m3,有效灌溉面积为56.49khm2,设计供水能力6.55 亿m3。引水工程2498处,设计引水能力达到16.61 亿m3,有效灌溉面积137.88khm2。提水工程处,设计提水能力达到3.03亿m3,有效灌溉面积26.87千hm2,且大部分位于黄河流域。机电井146眼,设计供水能力达到3.34亿m3,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06khm2。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
2.2.1 各类工程供水量
据统计,2000年本区各类工程总供水量27.60亿m3,其中地表水23.20亿m3。黄河流域总供水量19.5亿m3,其中地表水16.2亿m3;内陆河总供水量8.1亿m3,其中地表水7.0亿m3。从各类工程的供水量看,本区供水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占总供水量的84%,其余为地下水供给。
2.2.2 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
全区主要用水部门为农田灌溉用水、工业、林牧渔业、城镇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用水。2000年各部门总用水量27.60亿m3。在各部门总用水量中,农田灌溉19.97亿m3,林牧渔业用水1.26亿m3,农林牧渔占总用水量的76.9%,农业为用水第一大户;工业及生活6.37亿m3,占总用水量的23.1%。
3 存在的主要问题[2~5]
3.1 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
青海省虽然是产水大省,但水土资源不匹配,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湟水流域更为突出,该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但水资源量有限,干流两岸浅山地区缺水严重。
3.2 水资源管理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区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综合利用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大多是单一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各自为政,缺乏流域的统一管理,供需矛盾突出;工程管理方面,缺乏合理的经济机制,导致许多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3.3 部分河流缺少控制性调蓄工程,供水保证率低
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不足,区内虽建有704座蓄水工程,但中型以上水库仅8座,调节能力很小,造成供水的保证程度不高。
3.4 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粗放,用水效率低
工程配套差,灌溉技术落后,灌溉定额很高,柴达木盆地达1000m3/亩,湟水流域达800 m3/亩,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柴达木盆地不到0.35,湟水流域低于0.4,工程建设和管理粗放,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
3.5 一些河流污染加剧
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为零。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或就地由渗坑渗入地下,或就近排入河流或湖泊,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少城镇的水源水质在变坏,更减少了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湟水是青海省会西宁市与半数以上人口生活用水的水源地,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质严重污染,水环境恶化严重。格尔木市区缺少排水管网,地下水水质遭到破坏。
3.6 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程度日趋严重。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5万km2,是青海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2.5%,占整个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5万km2的16.7%。青海省黄河流域内河流年均输沙量8814万t。湟水河含沙量高达7.75kg/m3(享堂水文站),比上游(吉迈水文站)大7倍。格尔木河的含沙量为3.17kg/m3,年输沙量是264万t,侵蚀模数是159.6t/km2。
土地沙化趋势严峻。沙漠化面积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黄河源头地区。目前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13万hm2的速度扩大。
林草植被破坏严重。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因生活能源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造成大量采挖沙生植被作为燃料。
物种生存条件恶化,分布区缩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青海湖鸟岛,由于湖水水面下降,鸟岛之一的蛋岛已经同湖岸相连,露出水面的湖底成为新的沙地,鸟的生存环境大为恶化。
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河道径流逐渐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众多湖泊干涸。1988~1996年的九年中,在降水总量波动不大的情况下,黄河源头地区水量比正常年份减少了23.2%。青海湖在1959~1998年的40年期间,湖水水位下降了3.39m,平均每年下降8.5cm。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0:50:47
18楼
续上
4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和方向[5~7]
4.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前提;加大节水力度,逐步形成节水型社会;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发挥最大效益,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保证环境安全,特别要防止难以清洗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建设必要的调水工程。
4.2 水资源配置方向
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充分考虑本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特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方面统筹规划。
4.2.1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水为先的原则
进行节水改造、工程挖潜,提高供水能力。主要包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个重点节水增效示范县节水示范建设项目等。
加强污水治理。对水资源严重污染区,应加强水资源及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实行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修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重点地区是湟水流域和格尔木市。
合理利用柴达木盆地的地下水,防止土壤盐碱化。
开展集雨节灌工程,解决青海东部14个县的人畜饮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4.2.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4.2.3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原则
近远期布局应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开源与节流、近期与远期、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
4.2.4 开展牧区水利建设
天然草场因过牧超畜,草原不断退化和沙化,对有水利条件的草场应开展牧区水利建设。塔拉滩距黄河较近,应研究利用黄河水进行草原灌溉的可行性。
4.2.5 兴建区域性调水工程,增加地区的供水能力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精华地区,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情况下,兴建区域性调水工程、增加可供水量成为最根本的解决措施之一,引大济湟工程就是一项解决湟水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5 水利工程布局
5.1 水利工程布局的原则和重点
根据水资源需求预测分析,本区2010年、2030年总需水量比2000年供水量分别增加8.4亿m3和12.4亿m3,需水量增长主要在湟水流域,特别是湟水干流地区缺水严重。按照前述水资源配置及布局方案,结合本区现有工程的问题,青海省水利工程布局的原则概括为“强化节水,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证重要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实现可持续发展”,近期应突出抓好调水、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四个方面建设。
5.2 水利工程项目
5.2.1 引大济湟工程
大通河是湟水的一条主要支流,属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丰水河流。大通河(享堂站,1956~1990年系列)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29.25亿m3,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0.05亿m3。
引大济湟工程是将大通河水引入湟水支流北川河黑泉水库,通过水库调节后灌溉湟水两岸浅山地区农田,并补充西宁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及湟水干流环境用水。工程由大通河石头峡水利枢纽、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湟水北干渠、湟水南岸灌溉工程组成。
当前应首先建设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并在以后相继建成北干渠二期工程,及早受益。湟水南干渠地形复杂,还要提水600m,其技术经济的可行性需要慎重研究。
5.2.2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现有灌区大都以小型为主,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湟水谷地等地区。据青海省规划,将本区零星分散的灌区划分为海南州、黄河谷地、柴达木绿洲三大片,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5.2.3 格尔木河综合治理
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二大河。流域内的格尔木市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是以盐化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工矿业城市,是通往西藏的门户。格尔木河治理要重点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重视格尔木市城市防洪。
5.2.4 青海湖环境保护[2]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总面积4500km2,海拔3200m,也是全国水禽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内陆湖泊。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在青海省海北与海南两州的交界地区。受地形、海拔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日较差大等气候特征。同时由于“湖泊效应”,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气候特点。流域冬半年常在高压控制下,降水稀少;夏半年又处于夏季风边缘地带,一般不会形成大的降水,流域属半干旱气候。
多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影响,青海湖“鱼鸟共生”的水土平衡遭到破坏,环湖地区的水土系统日益恶化。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和青海省的高度重视。青海省制定了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规划,同时为抑制青海湖水量的不断减少,青海省要求自大通河武松他拉处建多年调节水库引水至青海湖。
5.2.5 塔拉滩牧区
水利建设塔拉滩是青海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从长远看,具有开发潜力。据青海省初步规划,在塔拉滩选择一定范围的土地,改天然草场位人工灌溉草场,建设饲草、饲料人工生态区,将分布在全滩约1.6万人就地移民到人工生态区。水源工程设想从黄河支流大坝河引水,引水线路长达百余公里。
6 结论和建议[5]
6.1 水利工程布局必须保障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中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生态和环境容量,水利工程布局不能造成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水环境恶化,并且把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水环境污染工程作为区域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保障。
水利工程布局应贯彻执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工农业用水结构,实行以供定需、以水定产,保证生态环境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6]。
6.2 加快建设引大济湟工程
根据湟水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为解决湟水流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用水问题,兴建引大济湟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前应尽快建设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使黑泉水库全面发挥效益。
6.3 积极做好灌区节水改造
海南州、黄河谷地、柴达木绿洲三大片现有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十分必要,国家在资金方面应给予倾斜。
6.4 格尔木河综合治理必须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统一管理
格尔木河综合开发问题要慎重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明确供水用户的轻重缓急次序,首先应保证达布逊湖的生态用水,其次是保证格尔木城市和工业用水,最后是农牧林业用水。格尔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只能立足于格尔木河有限的水资源,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进行流域的统一管理,防止因上中游的过度开发导致的下游生态环境恶化,避免出现石羊河、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6.5 引大济湖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由于对青海湖水面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看法尚不一致,同时环湖地区属高寒干旱地带,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论证,为解决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6.5.1 建立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1)水资源动态监测;(2)草地作用动态监测子系统;(3)森林作用动态监测;(4)气候作用动态监测;(5)气候灾害监测评估;(6)温室气体动态监测。
6.5.2 开展青海湖生态环境科学研究
(1)青海湖萎缩即水位降低问题的研究;(2)青海湖周边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的问题的研究。
6.5.3 建立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6.5.4 进一步论证引大济湖的可行性
根据黄委设计院大通河水资源利用规划分配意见,引大济黑和引大济湖两工程可调水量4.01亿m3,远不能满足青海省“引大济湖”的水量要求;因此,应进一步分析论证“引大济湖”的可行性。
6.6 加快治理湟水水环境污染
随着流域内工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废污水量将不断增加。据湟水干流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报告预测,全流域从2000年到2030年废污水总量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根据本区目前的水质情况,近期应进一步加大水质污染的治理力度。
6.7 重视生态建设工程
由于气候变暖、气候干旱化加剧以及人口增长,人类经济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为了减少生态治理的盲目性,建议以塔拉滩生态治理工程作为样板,推动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同时,柴达木盆地地区也要抓紧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席家治,黄河水资源(ISBN7-80621-108-X/TV.84)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2] 施永祥,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 (ISBN7—80093—927—8/X.1029)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3] 吴燮中,黄河流域水旱灾害(ISBN7—80621—013—X/TV.14)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4] 西北内陆河区水旱灾害,西北内陆河区干旱灾害委员会,1999.
[5] 常炳炎,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优化调度(ISBN7-80621-154-3/TV.113)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6] 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ISBN7-5084-1368-7)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7] 陈家琦,水资源学(ISBN7-03-010005-0/P.1302)科学出版社.
来源:《黄河规划设计》2005年第2期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0:55:36
19楼
《青海省湟水流域洪水特性及地区组成规律初步研究》(贺顺德 李金宝)还是上传附件吧,里面的有关内容我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湟水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峰高量不大,历时短。洪峰流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大,从水文站的多年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分析计算,干流各站的变差系数cv在0.43~0.77之间,支流各站的变差系数cv在0.53~1.29之间,支流洪水的年际变化相对于干流要大的多。根据调查分析,由于湟水流域的主要产洪区的植被条件差,当湟水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发生洪水的时候,洪水的含沙量一般都比较大,洪水表现主要以冲刷为主,并多伴随有泥石流发生。

湟水干流洪水的产洪区分布很不均匀。在石崖庄站以上、石崖庄站~西宁站、西宁站~乐都站、乐都站~民和站、民和站以下等各个区间的支流都有较大洪水发生。但由于暴雨面积比较小,有的区间发生大洪水的时候,其它区间却只有基流或者只是发生很小的洪水。这也是和湟水流域的水系分布特征和暴雨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在以上的每一个区间,都有较大的支流汇入,有的区间虽然汇入支流的集水面积不大,但是一旦发生洪水,其洪峰流量还是比较大的。比如1970年8月15日的洪水,乐都站的洪峰流量为214m3/s,民和站的洪峰流量758m3/s,下游支流巴州沟流域面积仅为192km2,洪峰流量却达到695m3/s,支流米拉沟的流域面积为169km2,洪峰流量为590m3/s。这场洪水巴州沟和湟水干流的洪水过程是遭遇的,遭遇后干流的洪峰流量达到1115m3/s。
从统计参数的计算情况看,湟水干流洪峰流量统计参数cv值并不符合统计参数自上游到下游递减的普遍规律。石崖庄站的cv值明显偏大,从石崖庄站到西宁站递减,而从西宁站到民和站则是递增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流域内暴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石崖庄以上段、石崖庄到西宁区间、西宁到乐都区间、乐都到民和区间都有较大的洪水产生,区间支流较大洪水和干流的洪水经常遭遇。石崖庄以上洪峰流量cv值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洪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湟水流域的一个暴雨中心靠近湟源的拉拉沟和扎藏沟附近;西宁站以上有西纳川河和北川河两大支流呈树枝状汇入,流域面积较大,北川河的暴雨中心位于上游的宝库河,并且北川河洪水的年际变化不大,由于受到西纳川河和北川河的影响,西宁站的cv值比较小;西宁站到乐都站和乐都站民和站区间常有较大的局地暴雨发生,引胜沟等支流也常发生洪水,区间内小面积的局地洪水加入较大,且有机会和干流的洪水遭遇,上下游各水文站洪峰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同次洪水的洪峰流量对应关系不好,所以其cv值是增大的。乐都站到民和站区间支流洪水较小,cv值变化不大。民和站以下巴州沟汇入后,由于巴州沟的暴雨洪水特性很特殊,所以,cv值又有所增大。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1:03:42
20楼
青海省大通河流域洪水特性初步分析(大通河为湟水河的重要支流)
苯文叙述了黄河上游支流湟水河一级支流大通河流域洪水的基本特性。大通河流域的洪水特性是和流域的地理地形特点紧密相关的。洪水主要由降雨和冰雪融水形成,大洪水主要由降雨形成,主要发生在7、8两月;洪水过程有平缓单峰型、锯齿单峰型和多峰型;一次洪水历时5天左右,连续洪水历时可长达1个月。大通河流域的洪水主要来自尕大滩以上的上游地区;中游来水较少,甚至对洪峰还有一定的削减作用;下游的山区性河段也是主要的产洪区之一。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1:04:26
21楼
续上
回复
zgtian2005
2006年07月16日 21:08:44
22楼
续上,目前就找到这么多,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