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建筑|永不过时的经典
进击的工匠
2024年05月22日 10:38:21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10个不错的红砖建筑 红砖 历史与时代之门 材料与结构之力 当人造物与大自然融合 它所表现出的返璞归真 在时间变化中演绎 传递意境与情感的交织



10个不错的红砖建筑



红砖
历史与时代之门
材料与结构之力
当人造物与大自然融合
它所表现出的返璞归真
在时间变化中演绎
传递意境与情感的交织


01. 

动力车间

地点:上海 / 设计:本哲建筑


「动力车间」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板块的EKA?天物艺术街区内,原址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船航海仪器厂-462栋设备动力车间。



受业主方委托对该地区进行整体规划改造设计。作为园区的核心建筑,在更新与活化中,既要尊重历史底蕴,尽可能保留其原本的文化记忆,又要满足当代商业、生活方式等多功能业态的需求,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动力车间」保留了原有的双人字梁结构和红瓦坡屋顶,外立面使用大面积清水红砖,风格质朴自然,搭配设计黑色耐候钢板制成的屋檐与窗台,让建筑不失亲和感的同时,重拾了几分原有的工业气息。



整个建筑体块通过穿插、叠加、排列、镂空设计等多种方式,营造了移步异景、层次丰富的感官体验。向南临水一面,通过延展清水红砖地面,使露天外摆区仿佛漂浮于水上,模糊了建筑本体与自然的边界,充分展示出本哲建筑的设计理念:关注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关系。











02. 

钢美术馆

地点:辽宁鞍山 / 设计:SSAD建筑事务所


项目位于鞍山市湖营街3号,原为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该建筑于1983年11月动工建设,1985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内设有730个座位,项目占地约2400㎡,总建筑面积为1050㎡,改造后建筑面积为2130㎡。



建筑整体用红砖打造,内部设有展览空间、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咖啡厅、餐厅等多功能业态。作为鞍山第一座关注当代艺术生态的美术馆,钢美术馆肩负着城市艺术地标,文化共享平台的双重使命。



建筑事务所保留了原有八十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形态,在原建筑结构基础上使用代表老工业基地气息的红砖和耐候钢作为建筑地域元素,运用当代设计逻辑在建筑表皮上使用的“漏”、“平”、“突”的特点,赋予建筑独有气质,打造工业氛围浓厚的艺术发源地。













03. 

陶仓艺术中心

地点:嘉兴 / 设计: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


位于 嘉兴王江泾镇,陶仓运河与百亩莲花荡片区附近,有两座老粮仓。 老粮仓结构以混凝土拱圈顶住砖砌望板屋顶,形成双曲面屋顶,为这座粮仓带来戏剧化的结构效果。



功能上,未来的老粮仓被业主定义为艺术中心的存在。 西粮仓将作为商业展厅,东粮仓将作为艺术展厅。




砖的起伏,水的承接,散水与排水,作为建筑最重要的装饰,通过砖的语言被一以贯之。













04. 

海口市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二期项目扩容工程

地点:海口 / 设计:杭州大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海口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作为神维环境服务公司的二期扩容工程,它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为日均总量约 1300m3的城市有机废弃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筑以红砖、混凝土、钢铁与玻璃等传统工业建筑材料作为主材,通过材料的重组重新诠释了工业建筑。



红砖以明快的色调唤醒了人们对厂房的原始印象,混凝土以浑厚的质感和独特的肌理凝结了建筑的光影与体量,钢铁以坚韧的材料特性为建筑提供了充满力量的图腾,玻璃以其轻盈和通透成为车间内净化设备的展窗。













05. 

南京战斗机械厂改造更新(红创PARK)

地点:南京 / 设计:米思建筑


南京战斗机械厂位于城北红山西麓,紧邻南京火车站。



经历改造的厂区被新建墙体、面砖铺贴、粉刷修饰掩藏了曾经工业记忆的痕迹。 设计提取原有厂区建筑群中最重要的特征——红砖清水墙面,以一种看似严肃却又轻松的方式重塑园区——一片位于“红山”脚下,带着某些特定“红色记忆”的“红色”建筑。材料的特征和共性成为统一园区并重新唤醒记忆的关键。







红砖、红色清水混凝土、红色水磨石、红色面砖,用各种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红色材料,代表不同年代的建造方式和构造方法,强化“红色”特征。改造更新完成后的园区以完整清晰的特点,回应长久以来城市角色的缺失,以熟悉又陌生的方式重塑园区所在片区,乃至整个城市对厂区的记忆。











06. 

珠江·星火1926 购物中心

地点:广州 / 设计:gmp


随着这座向城市空间开放的购物中心的落成,广州市增添了一个新的城市建筑街区。购物中心的体量尊重并延续了广州老城原有的城市肌理设计方案通过六座建筑体量组成的空间结构以及富于光影变化的透空陶砖外立面,与邻近的历史文化建筑建立了联系。




由红色陶砖砌成的封闭外立面呼应了附近的南越王博物院的色调。外层立面由预制构件组成,其中梯形砖块以交错的间距穿过不锈钢管,然后安装在带有集成LED 灯带的次结构上。砖块富于变幻的色调及其形状和排列营造出建筑表皮的三维效果。













07. 

上海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二期

地点:上海 / 设计:大形设计



建筑不同角度形成的不同虚实比例使得建筑有趣而生动。外立面的红砖饰面不仅让建筑从周边环境中脱颖而出也与街道旁原先存在的树木相映成趣。



通过红砖饰面与玻璃幕墙组合形成的内外空间边界已经描述出了建筑突出的整体城市形象以及比例舒适又豁然开朗的内部庭院,支撑这一空间体验给人惊喜的进入过程往往被游览者忽略,我们都太过依赖视觉。












08. 

上海农科院华漕院区城市更新再生

地点:上海 / 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 华建集团上海院 + 华建集团环境院


改造旨在原有基础上完善、补充及升华之前所缺乏的内容,激活闲置场地,对建筑的总体结构、原有的立面结构、窗洞、门洞、混凝土立柱以及空间逻辑进行保留,屋顶及其他年久失修的部分进行加固或更新。



设计保留了原始的建筑结构,新建部分采用现代砌筑方式的红砖来延续以往的传统,而立面肌理部分则与保留的四中建筑呼应,丰富外立面造型的同时增加了建筑的生动性和通透感。食堂和多功能厅外立面采用金属板与红砖,既融合于环境又回应场地历史,茶室外立面采用抹灰混凝土与旁植竹林相互映衬。














09. 

红砖概念图书馆

地点:上海 / 设计:HCCH合尘建筑


概念图书馆是一座位于浙江田间的回旋壳体。它试图探索当代形式和地域主义之间一体两面、流动交融的可能。 图书馆直径约10米高5米,从一侧的半圆翻转向另一侧,互为内外。壳体由红砖构成,夕阳从顶部的开口流向地面。



砖随双曲面分布是对建造的极大挑战。砖块通过开孔钢板定位,再用灌浆料浇筑的方式完成建造。



12种宽度的切割砖顺uv线分布,以保证结构径向的连续性。砖壳由此形成了新的建构逻辑和视觉表现。从层叠咬合的砌筑,成为网格化的浇筑。像素化的点阵分布颠覆了砖的建构印象。















10. 

砖窑里·西三旗砖窑工业遗址改造

地点:北京 / 设计: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砖窑里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建材城西路南侧,坐落在原北京市砖瓦总厂的一隅。 改造后的建筑完整保留了砖窑的整体形态,54个门洞位置保持不变,转换为建筑外门窗。主要出入口增加了与窑门贴合的黑色弧形钢板,在解决雨篷功能的同时为建筑增加了时代感。



窑门周边凸起的扶壁转化为中空的墙体,其侧面仍然保留了原砖窑砌砖方式的构造细节。改造后的砖窑屋顶平台也作为室外活动场地的延展,可以从中心和两侧尽端到达。



更新后的砖窑被命名为“砖窑里”,将区域历史记忆、景观空间、和群众情怀与周边城市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了历史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成为西三旗街道实现从“瓦片”到“芯片”蝶变的又一个缩影。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