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郑州大剧院
太阳不照我
2024年05月16日 14:49:28
只看楼主

来源:小微设计

|

作者:点击关注

项目位于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中部,包括歌舞剧场、音乐厅、多功能厅、戏曲排练厅四个独立的剧场及其附属用房。其中歌舞剧场1687座、音乐厅884座、戏曲排练厅461座、多功能厅421座。建筑面积127740m2。郑州大剧院作为中国中原地区表演艺术最高级别的殿堂,项目以“黄河帆影、艺术之舟”为理念,创作出一艘传播文明的巨舰,行于黄河、踞于大地,将壮阔的艺术史诗以建筑的时代语言呈现于当代时空,彰显中原文化之博大宏伟。



项目位于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中部,包括歌舞剧场、音乐厅、多功能厅、戏曲排练厅四个独立的剧场及其附属用房。其中歌舞剧场1687座、音乐厅884座、戏曲排练厅461座、多功能厅421座。建筑面积127740m2。



郑州大剧院作为中国中原地区表演艺术最高级别的殿堂,项目以“黄河帆影、艺术之舟”为理念,创作出一艘传播文明的巨舰,行于黄河、踞于大地,将壮阔的艺术史诗以建筑的时代语言呈现于当代时空,彰显中原文化之博大宏伟。




工程为大型综合性观演建筑,极为复杂,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功能复杂性:项目将“四馆”整合在一栋大型综合性建筑中,功能多、人流量大、流线复杂,需合理规划各个观演厅的功能布局,以及人流、物流等交通组织。
2)声学复杂性:“四馆”的声学指标要求各不相同,设计需对应各个厅堂的声学要求保证现场声学效果,且各个厅堂之间的声环境互不干扰。
3)结构复杂性:建筑最长边为204米,跨度大。结合建筑造型特点采用外围钢桁架,屋顶平板网架,并利用下部三个混凝土单塔结构作为网架支座,组成了一种新型的特殊混合结构体系,采用了托柱转换、Y形柱转换,搭接柱转换等多种结构转换形式。
4)消防复杂性:建筑包含四个观演厅堂,防火分区、消防疏散宽度、疏散口数量和疏散距离均有特殊规定,其中防火分区面积超过常规建筑防火分区限值需做性能化分析。




设计化繁为简,不同的帆片曲率配合斜向肌理,将立面单元优化为不规则双曲面,运用模型及参数化技术对单元划分形式进行多重比选,确定采用可吊装施工的2X3米竖向基本单元,既可以满足以“九曲黄河”为空间意向的弯曲流通的空间造型需求,又可以标准化生产、简化施工、节约造价。





首创半球形凹坑立面表皮,同传统宫门半球铜钉造型反向暗合,创造出兼具传统和创新内涵的建筑表皮;采用自承重铝方通和表面手工拉丝着漆工艺,使铝方通造型摆脱龙骨束缚,自由灵动。






首创内表面导光反射面的导光“水滴”天窗,和传统玻璃反光面相比,减少了重量、造价和维护成本。屋面采用钢网架屋面结构+轻质钢框复合屋面板+TPO整体防水的组合形式,较传统直立锁边钢结构屋面,提高了防水的安全性,增强了屋面抗风揭能力,降低防水施工造价,改善屋面隔声性能。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