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旺德府y18
2024年05月15日 09:59:13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前沿

|

作者:邓尤东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国家战略,是未来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新兴业务板块,目前仍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但是,随着政策不断规范、技术研发持续成熟、工业化生产效率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劳务成本的逐年上升,建筑工业化与传统施工的成本价 差将逐步收窄,优势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体现。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行业发展中真实存在的痛点难点,就企业层面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与大家进行分享。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国家战略,是未来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新兴业务板块,目前仍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但是,随着政策不断规范、技术研发持续成熟、工业化生产效率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劳务成本的逐年上升,建筑工业化与传统施工的成本价 差将逐步收窄,优势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体现。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行业发展中真实存在的痛点难点,就企业层面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与大家进行分享。

  1  
存在问题 

▌1. 观念问题

理解有偏差。 由于受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影响,仍有不少朋友认为建筑工业化就是装配式、就是预制结构,这种理解在行业发展的今天,就会略显片面,也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

思想不重视。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在做未来的事情,对当前行业和企业还不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也有一些企业没有将新型建筑工业化提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前谋划布局。但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新型建筑工业化一定会成为施工建造的主要模式之一,这是必然的。

▌2. 市场问题

成本偏高。 当前,受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目前装配式建筑的价格仍然略高于传统工艺,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同时也跟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直接联系,可以发现,华东、华南地区的推广速度和应用范围明显要高于华北和西部区域。但是这种价格的差距也在明显的缩小,一方面国家对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现场工人的平均年龄正在不断增长,劳动力资源日渐紧缺,劳务成本持续上涨,也是缩小这种差距的另一种因素。

接受度不高。 由于目前的推广和应用程度依然不高,在相当一部分的管理者、消费者心中依然存在一些疑虑,会觉得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能不高,会不会留有质量隐患。甚至在刚开始推广的几年,大家都会首先考虑购买现浇结构的住宅。

▌3. 管理问题

管理经验不足。 新的工艺和结构形式的应用,也给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组织、工序协调、质量管控、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仍须积累和完善,特别是面对工期紧、体量大、要求高的重难点项目时,设计、生产、运输、堆放、施工等方面的协同仍不够成熟。

管理创新不够。 在住建部的官方定义中明确指出,“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所以管理方面的意识也要同步提升,不能将新型建筑工业化单纯的理解为装配式建筑,而是要进行建筑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系统整合。

▌4. 技术问题

系统推进不够。 我们当前的装配式建筑体系,采用的是“等同现浇”的结构设计理念,通过钢筋之间的可靠连接,将预先浇筑构件与现浇部分有效连接起来,让整个装配式结构与现浇实现“等同”,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的要求。依然是混凝土部品部件和现浇结构的组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同步考虑的步骤和节点明显增加。

施工难度增加。 在装配式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浆锚灌浆”、“钢筋搭接”、“灌浆套筒”等新的施工工艺,各类连接、拼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同时也给现场材料运输、吊装、安装等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装配式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部品部件的质量检测、成品保护、工艺质量控制、测量放线控制、灌浆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检查方面的效率仍比较低,效果不甚理想,部分安全质量隐患难以发现,基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质量事故也偶有发生。

▌5. 资源问题

劳务资源缺乏。 由于新的装配式施工体系在我国推广时间较短,各个省区的要求和实施进度也都不尽相同,很多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未对新的工艺、技术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无论是管理经验和操作经验都比较缺乏。加之受传统现浇体系施工习惯的影响,大多数现场人员都还难以适应更加精细的管理要求和施工工艺,这也是当前从事该专业优质劳务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工厂资源不足。 目前,装配式构件工厂的数量虽然在快速增长,但是小规模、低品质的工厂居多,大规模、成体系、自动化水平高、拥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的优质工厂及企业依然缺乏,这也是造成构件深化设计不彻底、生产成本比较高、质量不可控、运输物流不及时的原因之一。

  2  
应对措施 

▌1. 统一思想认识

企业要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首先是要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正确地理解定位。一方面,要清楚新型建筑工业化不止是单纯房建或基建领域的混凝土装配式结构, 而是建筑业的全专业、全产业链、多种生产要素共同推进, 以主体装配化、现场工业化、机电装修一体化和模块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型建造模式。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新型建筑工业化一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增长极,要顺应国家绿色建造战略,做好建筑工业化的推动实施工作,树立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全专业、全产业链、全业务协同的事业。

▌2. 制定战略规划

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做未来的事情,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需要作为未来的发展战略去耐心培育。 企业层面要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是对业务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调研,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二是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从建筑行业趋势和企业现实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认真思考谋划,认清建筑行业粗放发展时代即将过去的现实,改革创新的内在需求迫在眉睫;三是要组建专业团队,完善组织架构,优化考核体系,对新型建筑工业化业务进行研究分析,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带动企业创新型业务的发展。

▌3. 坚持长期主义

新型建筑工业化所涉及的范围广、实施周期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战略定力, 在执行过程中要坚持长期主义。 一是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健全企业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要立足施工项目本身,逐步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二是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总结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理念,实现各项综合素质的阶段性提升;三是给予参与创新型业务的企业、员工充足的鼓励、帮助和支持,按照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纲要坚定地走下去,直至行业风口的全面到来。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和建造方式的深刻变革,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业务发展是建筑行业、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大事,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各大建筑龙头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突破研究,谁能在这条赛道上领先,谁就能在未来的建筑业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