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驿站 · 文化客厅装修设计 | 拼贴社区
贾维斯online
2024年05月14日 16:14:02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来源:新微设计

|

作者:同济原作

[object Object] 同济原作 乌镇路苏州河桥头驿站项目位于乌镇路光复路转角的陶瓷大楼首层。陶瓷大楼为90年竣工的上海陶瓷总公司的住房。大楼以圆弧形立面面向街角,横向长窗强化水平线条,彩色渐变的涂料外墙与东北角逐级跌落的形体使其从常规的20世纪建造的住宅老大楼中脱颖而出。底层空间业态原为五金、汽修等,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脱节。受街道委托,我们将此处打造为集健身、阅读、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为一体的社区驿站。

[object Object]


同济原作


乌镇路苏州河桥头驿站项目位于乌镇路光复路转角的陶瓷大楼首层。陶瓷大楼为90年竣工的上海陶瓷总公司的住房。大楼以圆弧形立面面向街角,横向长窗强化水平线条,彩色渐变的涂料外墙与东北角逐级跌落的形体使其从常规的20世纪建造的住宅老大楼中脱颖而出。底层空间业态原为五金、汽修等,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脱节。受街道委托,我们将此处打造为集健身、阅读、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为一体的社区驿站。



拼贴社区


我们提出“拼贴社区”的设计理念。通过一片连续的白色钢板屋面,进一步强化建筑本身的水平线条与转交圆弧,同时,将上部立面纷杂的生活痕迹进行统一,承接底层空间。底层以通长的玻璃界面最大化消除驿站与城市之间的物理隔阂,通过外化室内空间与丰富的社区活动来实现立面的丰富性。


▲轴测分析图 ? 同济原作设计





空间卷轴


设计将核心功能沿采光面布置,将空间需求较大的健身房布置在柱网相对规则、开敞的北侧空间;将空间需求相对灵活且具有较好展示性的阅读空间布置在圆弧形转角。通过剖面上呈C型并向外开口的彩色木质空间包裹不同功能,并将内部活动透过玻璃面外化至城市界面。室内铺地向外延伸,形成与内部有呼应联动关系的室外场地。茶水铺外侧的室外家具为过往行人提供驻足空间。


▲平面分析图 ? 同济原作设计





深绿色的跳操房、原木色的书房、淡黄色的服务驿站与嫩绿色的健身空间在街角呈现出一幅连续生动的展开的空间卷轴。


▲彩色的空间卷轴 ?同济原作设计







不同的彩色空间之间的间隙空间成为各个功能的共享空间,以灰白色呈现,可举办小型讲座、读书会等活动,驿站的主出入口也由此组织。






城市家具


驿站所在空间原为陶瓷大楼的住宅底商,大楼结构形式为框支剪力墙,底层空间内巨柱林立,加之盘根错节的下水管道,整个空间显得拥挤逼仄。


▲改造前 ? 同济原作设计




为了打破柱网占主导的空间格局,设计通过墙、地、顶一体化的空间策略,用木质饰面将原始空间进行包裹。将巨柱和管道与分隔墙、凹龛、展示柜、座椅靠背等共同打造为“城市家具”,使其消化为空间隔断或室内家具的一部分,从而藏匿起了原本粗壮林立的柱网与管道。连续的木质饰面包裹形成的C型空间将原本规则单调的室内场所划分为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可透过间隙空间相互“瞥见”,由此营造灵动而富于变化的空间体验。



 

▲平面图 ? 同济原作设计
  ▲立面图 ? 同济原作设计
  ▲剖面图 ?同济原作设计
▲剖面细部 ?同济原作设计
拼贴社区 – 乌镇路苏州河桥头驿站

项目名称:苏河驿站·文化客厅装修设计(硬装及软装部分)

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章明、张姿、苏婷

建筑设计团队:李雪峰、秦曙、李晶晶、刘静怡、丁歆、王雨晴

项目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271号

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建成时间:2022年03月

摄影:章鱼见筑

业主: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