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环境的建筑”设计实践—青岛红石秀景酒店
马铃薯先生
2024年02月26日 10:15:43
只看楼主

建成实景 ? 凡名摄影   建成实景?凡名摄影   建成实景?凡名摄影   建成实景?凡名摄影   项目背景   青岛红石秀景酒店选址于青岛市西海岸中德生态园龙斗山北麓,基地原为采石坑废墟—破损的山体犹如绿肺中的一块疤痕,“有机发展”理念下的山体生态修复计划衍生了这座建筑。2018年启动设计,2023年建成使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龙斗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并同步建成一座五星级标准的会议度假酒店,山林彻底抚平昔日“伤疤”,龙斗山实现了从废石窟到绿色生态酒店的“蝶变”。


建成实景 ? 凡名摄影  

建成实景?凡名摄影  

建成实景?凡名摄影  

建成实景?凡名摄影  


项目背景  


青岛红石秀景酒店选址于青岛市西海岸中德生态园龙斗山北麓,基地原为采石坑废墟—破损的山体犹如绿肺中的一块疤痕,“有机发展”理念下的山体生态修复计划衍生了这座建筑。2018年启动设计,2023年建成使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龙斗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并同步建成一座五星级标准的会议度假酒店,山林彻底抚平昔日“伤疤”,龙斗山实现了从废石窟到绿色生态酒店的“蝶变”。  


宏观区位分析图?联创设计绘制  

中观区位分析图?联创设计绘制  


基地概况  


基地位置处于龙斗山北坡,背靠山体、面朝中德生态园主园区,东南车邻近青岛九中校区。龙斗山山脊平均高度约70米,山体腰部被开山破坏后形成两个开放式台地,与山脚地坪高差分别为15米和30米。基地视野极佳,在台地的高点可近瞰河洛埠湿地公园、远眺森林生态保护区及胶州湾海湾大桥风光,具备特殊的自然环境与景观优势。基地总用地面积约6.5公顷,轮廓大致呈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边背靠山坡——高差变化剧烈,另一直角边贴邻九中校园宿舍区围墙,斜边一侧面向城市防护林带,地势相对平缓。整个基地通过一条400米长的内部路与北侧的城市道路连接,形成相对私密幽静的场地氛围。  


基地原貌航拍?联创设计

高度控制分析?联创设计  


“有机嵌入”场地构成  


设计源自山石筑基上“木屋”的想象。岩石是坚硬的,木材有自己的生命,借助材料与建造的互动,希望设计塑造与山地有机共生的建筑,如同枝丫自山石中自由生长而出。  


如何尊重原有地貌、利用台地特征、构建与山体台地契合的形态——是我们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布局遵循山地建筑因坡就势的原则并根据场地地貌特征,形成三个台地的分层退台规划形态,建筑退台与整体山体坡度一致,体量与山地嵌入契合。沿等高线采用线型分段布局——中间主体部分为大堂、餐厅及会议中心等公共用房,其两侧为客房组团,客房通过中间的主体建筑体量联络形成整体并享有极佳景观视野。酒店主入口及大堂设置在最高一级台地,形成自上而下的内部动线和登高望远的视觉体验。大堂及客房在内的所有面客房间均因循山势退台布置,可近观山下生态景观区、远眺群山美景。  


规划方案实景合成?联创设计  

场地整理后实景?联创设计  

场地综剖—建筑与山地的关系?联创设计  

形体与山地的嵌入处理-实景俯瞰?凡名摄影  


酒店总建筑面积4.2万平米,按照使用要求需要满足180间客房、中餐和全日餐厅各一个,以及一座1000平米主多功能厅及附设中小会议室组成的会议中心的功能设施。  


较大面积体量必然与复杂的自然环境要求形成冲突。除了前面提到的结合山地形态、通过退台形态策略将体量竖向分层弱化之外,外墙形式策略以(仿)自然石材塑造下层基座,以竹木墙板与陶瓦坡屋面塑造上层主体—构建山石筑基上“木屋”形象,仿石材外墙将下部建筑营造成为主体建筑的台基,结合嵌入山体的形体处理,消隐了建筑的体量。  


在山顶(三级台地)建筑体量更趋向若有如无——仅保留必要设置的酒店大堂单层坡顶建筑,以表明“作为环境的建筑”对自然的妥协姿态。为了构建远山自然风光的景框,在大堂对面布局一栋坡屋顶小建筑,与主入口均衡构图。  


体量的消隐—二级台地实景?凡名摄影  

体量的消隐—三级台地实景?凡名摄影


“人工自然”环境修复  


场地内外通过种植土回填、客土植树绿化、挂网喷播绿化等人工方式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后龙斗山新增林地4万平方米,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绿色空间占比达60%,实现与周边40万平方米城市森林保护区有机衔接。环境修复与植被覆盖更利于建筑体量消隐,方正质朴的建筑形构与阴翳舒缓的景观意境融合,构建山林秘境的静谧画面。  


环境总平面图?联创设计绘制  

山体修复后实景?青发控股提供  


绿色技术应用  


被动房技术应用是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酒店类建筑由于其内部复杂的功能分区及高舒适度的要求,一般能耗极高。设计应用高效外保温系统、高性能外门窗、断热桥龙骨、电动百叶外遮阳等高效外墙节能技术,采取光热一体化、地源热泵、新风热回收系统、节水用具和节电灯具等绿建技术措施,将酒店打造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通过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措施,大幅降低了酒店的能耗需求。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能耗水平基础上,酒店综合节能率再提高约52.7%,年减碳694吨。目前,酒店已获得德国PHI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预认证。   


被动房原理图?联创设计绘制  

竹木外墙构造?联创设计绘制  


回归建造  


构造是实现设计理念的一种方式,虽然它们自身并不激发理念,但材料本性与建造本身的互动—是产生理念的过程。当技术(如热桥、冷桥)与设计概念产生冲突的时候,设计选择的构造做法就体现了建筑师的哲学观……  


设计立意是营造一座石墙筑基台地上“木屋”的风貌意向。“木屋”原计划选用木结构方案被否定后,鉴于被动房无热桥需要,构造方案选择在真实受力的混凝土框架体系以外叠加一层木构体系—作为支撑竹木外墙以及屋面的“结构”,满足无热桥条件同时契合“木屋”的自身建构逻辑。  


建构的起始将无关表皮与细部体系的(受力)结构隐蔽起来。但“不暴露结构,并不等于结构在黑暗角落里的恣意胡为和随心所欲……它与建筑整体的几何逻辑是同构的,甚至可以说是结构的逻辑在总体上驾驭了形式的逻辑”。  


竹木外墙龙骨形式是由芬兰木龙骨与欧松板构成的剪力板—可以通过标准化设计后在现场外预加工然后到现场安装,用断热锚栓固定在基层结构墙(梁)面上。剪力板之间墙面分层锚粘嵌铺两层岩棉保温板,木构体系提供足够的强度安装分层承托保温块(重量)的水平垫板,同时满足外墙板安装后的抗风压性能。  


屋面(及挑檐)以木构作为受力构件,摆脱了砼挑板作受力构件对檐口造型的致命限制。屋面(及挑檐)主龙骨同样选用芬兰木,分上下两层十字正交叠合铺设于砼结构楼板上,其中下层龙骨平行屋脊安装——相对山墙边柱轴线出挑形成悬山造型,上层龙骨垂直屋脊铺设并出挑形成深远出檐。  

屋面(及挑檐)构造?联创设计绘制  

大堂门廊外景?凡名摄影  


上帝存在于细部中  


现代主义认为细部节点是整体的一个构成部分,细部必须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上,是符合整体逻辑(即建构秩序)的产物(否则只能认定为装饰性细部),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观点。  


正如上面章节所述,构造基于材料的本性与技术的制约,采用了“因材施技”的建构策略。承支撑外墙及屋面的 “结构体系”依照材料本性及技术制约选择更适宜的木构体系,其中的木构剪力板(龙骨)作为竖向构件“柱”和水平构件“檩”与“椽”具备“承重”的功能性,其相互联结形成的节点具有了结构与装饰性细部双重属性,使得整体建构秩序显现出现代工艺兼容传统语言的二元化特征。斯卡帕使细部变得如此的独立这个事实,有时导致了他的作品被解释成是片段化的,缺乏和谐的和反构成的。而与此相对立的则是赫尔曼.赫兹伯格的理性主义—即建筑秩序这种理念,其中,最小的部件是整体的一个合理结果,正如整体也是最小部件的一个结果那样……  

细部设计尽量呼应整体建构逻辑与体现材料“本性”,节点联结上体现在山墙采用檩头穿出(承托悬山屋面)、檐下吊顶中“檐椽”延伸穿出,均是为了强化“木构”建造体系的外显。垂直于檐口上层木龙骨出挑后直接作为“檐椽”承托檐口,裸露的木椽本身作为受力构件同时也是装饰,赋予“节点”完整意义。为强化 “木屋”的概念,“木柱”与 “檐椽”相交处增加(仿)木斜撑节点设计—在石材柱础与木柱转接柱头处“生长出”的斜撑与轴线处木椽垂直构造相接,形成(感官上)对上部屋檐的承托,而实际对风荷载起到抗拉作用—完整力学体系的同时形式策略得以实现。  


大堂入口外景?凡名摄影  

大堂入口冬景?凡名摄影  

局部外景?凡名摄影  


结语  


在这个项目设计中,形式选择的确始于建筑师的主观构想,但是伴随着设计过程中对材料本性与技术制约的分析研究,建筑师发现了与建筑形式匹配的营造逻辑,设计的最终结果决定于建造的必然秩序。正如路易斯.I.康所言:“设计是具有个性的,属于设计人的。这里既有设计人的意向,也有建筑自身先于设计而‘存在’着的‘愿望’。关于形式的某些基本的要求,在一座建筑确定了其功用技术与经济条件、选址和建造时间之后,即已存在。”  


大堂内景?凡名摄影  

中餐厅内景?凡名摄影  

多功能厅内景?凡名摄影(上图) 局部内景?凡名摄影(下图)  


技术图纸  


工作模型?联创设计绘制  

横剖面图?联创设计绘制  

一层平面图(一级台地地面层)?联创设计绘制  

四层平面图(二级台地地面层)?联创设计绘制  

七层平面图(三级台地地面层)?联创设计绘制  

构造详图?联创设计绘制  

构造详图?联创设计绘制  

lijiawei411
2024年02月29日 15:26:21
3楼

青岛红石秀景酒店选址于青岛市西海岸中德生态园龙斗山北麓,基地原为采石坑废墟—破损的山体犹如绿肺中的一块疤痕,“有机发展”理念下的山体生态修复计划衍生了这座建筑。2018年启动设计,2023年建成使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龙斗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并同步建成一座五星级标准的会议度假酒店,山林彻底抚平昔日“伤疤”,龙斗山实现了从废石窟到绿色生态酒店的“蝶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