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共建筑设计: 四川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新舍
相逢即是缘分
2023年09月26日 11:36:02
只看楼主

项目位于成都市北郊的茂林修竹中,毗邻北湖生态公园、成都植物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隶属于成都国家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园区内的扩建项目,占地12809㎡,涵盖动物行为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赏等多样化的复合功能。依托场地内延绵起伏的丘陵地势,总体规划顺应在地环境,将四个几何圆形的母题空间融合于溪谷之间,创新性地打造一种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交互模式。


项目位于成都市北郊的茂林修竹中,毗邻北湖生态公园、成都植物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隶属于成都国家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园区内的扩建项目,占地12809㎡,涵盖动物行为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赏等多样化的复合功能。依托场地内延绵起伏的丘陵地势,总体规划顺应在地环境,将四个几何圆形的母题空间融合于溪谷之间,创新性地打造一种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交互模式。




“熊猫新舍的设计概念缘起于景观、建筑和大地艺术的融汇。设计不仅为访客与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步行系统,更优先将对动物的环境友善体验纳入思考,以尽可能减少生态的异化。” -姜平,FAIA,EID建筑事务所首席建筑师




熊猫新舍涵盖室内展示、熊猫兽舍、后勤区及室外活动展示区等多种功能,设计则围绕母题元素进行布局,将四个融合了动物研究、科普、旅游观赏等新型功能的熊猫之家环抱于自然中,将室内外有机渗透,模糊建筑和景观的边界感。



中央庭院作为大熊猫主要的户外活动场域,使其与自然最大程度的亲密接触;室内配备恒温空调系统,模拟自然生态的气候条件,为大熊猫提供适宜的栖居环境;环廊式的建筑嵌入自然地形中,构建多样化的视域条件,为游客营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




建筑师在动物行为研究中关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心理特点,对游客参观动线和视线上进行适时的优化调整,设计结合了地堡、下沉平台、探秘支道等多种参观方式,满足多样化的人群需求,适当增加人与自然的亲近感。服务流线采用立体组织的方式,研究人员、后勤服务及动物饲养护理员等主要经由地面到达,多层次的平台布置解决高峰时期引流的困扰,也避免了不同流线之间的交叉。





为了回应茂密竹林的自然特性,建筑外立面及栈道的设计借鉴竖向的节律,在全天候条件下,纵向和斜向的木纹格栅呈现出自然韵律的变化与光影质感。在外墙的设计中采用本地制造的木纹格栅、铝材等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并结合在地性的建造技术,营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的建筑空间。现浇混凝土墙烘托出熊猫形象的野外生存氛围,在材质与色彩上融入自然,同时消解了建筑的体量感。







熊猫新舍是融合建筑、景观和大地艺术的一次跨学科设计实践。建筑师以自然环境为创作媒介,让建筑本体成为与自然景观互动的公共活动与空间载体。



























cof_12718061
2023年09月27日 09:28:40
2楼

建筑很漂亮,感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