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成片里弄住宅类历保文保建筑群:张园地区规划与更新实践
cof_79114
cof_79114 Lv.2
2023年05月15日 11:05:40
来自于项目案例
只看楼主

        整体鸟瞰 “ 【项目背景】


 
   
 

整体鸟瞰

【项目背景】



张家花园处于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 “一轴三带”——南京西路两侧商业服务集聚带上 ,同时属于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周边轨道交通三线交汇,区位优势显著。历史上,张园曾是上海三大私家园林之一,后作为公共开放式园林、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直至改建为里弄住宅。张园现存的空间格局保存完好,被认为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中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的代表,在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风貌价值和地位。

 

近景鸟瞰

【更新策略】



张园地区自2015年起历经多轮更新规划研究,立足整体风貌保护,确保公共要素,全面激发地区活力。该地区旧改征收于2019年生效,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 李强 同志曾在调研静安张园的保护性开发工作时提出, 要坚持以保护为先、以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全力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 。本项目聚焦 新旧空间的协调,公共空间的完善、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设计与实施应对 等方面,分析了地区历史演进、空间格局、风貌特色、交通系统、公共开放空间、地下空间等,衔接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了地区发展的关键目标,并提出了关于 “整体风貌、区域功能、公共空间、地下空间、公共交通” 五方面的规划原则及策略,有效落实了规划管控要素的法定衔接,使得张园地区的更新实践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按照 “留改拆” 原则进行实践的先行试点,保障了张家花园地区的保护性开发工作。

 


街巷空间


1、优先历史保护:强化历史文化价值挖掘与传承,延续核心区域整体风貌


将张家花园地区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风貌特征明显的区域,明确为核心保护范围。针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改造再利用,提出 历史建筑保护、移位重建 等针对性建议对策。将威海路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从60米降低至12米,打开张园南大门,延续和强化历史公共界面。新建建筑体量、形态与周边历史建筑相协调。

 

局部鸟瞰


2、确保公共要素:增加开放空间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整体空间品质


新增3处门户性公共开敞空间,并与历史建筑、公共设施结合布置;根据巷弄空间与历史建筑特色,内部形成7处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绿地广场空间,强化历史记忆与文化休闲体验。开展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实施评估,在此基础上,坚持 “综合统筹、布局优化” ,重点聚焦区域内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合理预留空间,完善提升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空间

 

沿街立面


3、激发地区活力:完善地区功能与慢行体系,营建开放的步行历史街区


强调整体注入与历史风貌、空间格局相适应的功能业态,增强内部功能与外部风貌的统一、协调,与周边区域联动做好分布引导,发掘空间开发的潜力,以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新连通的规划巷弄空间,一方面,很好地延续了街区原有肌理脉络,另一方面,有效地将门户区域、地铁站点、新建地标以及历史记忆空间连通起来,共同构成了张家花园地区街道、主弄、支巷的自然联通网络,将这一历史区域转换成为具有活力的开放式街区,实现新旧的融合。

 

沿街立面


4、保障实施衔接:探索分类保护更新,刚性管控、弹性预留与动态维护并举


根据保护更新要求,结合规划方案的论证,按 现状保留、保护性征收、保护性开发 三种类型,实施分类指导。由政府主导开展保护性征收,强调地区活力的注入,探索保留一定比例的居住功能,并为整个地区的动态更新预留发展弹性。保护性开发地块则进一步明确了空间形态协调、容量和高度控制,以及增加公共空间等附加要求。

 


 

街巷空间


【结语】



本项目在更新实施方案研究及控规局部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上海石库门的文化传承,兼顾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及保护建筑的活化利用,同时更加关注于张园更新改造后的功能调整,强调 公共性、开放型和多元性 ,通过高度复合的业态规划,融合城市商务休闲功能、消费功能、文化功能;在综合考虑历史风貌、文化传承、高端业态布局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及功能设计定位,形成高品质商业文化业态布局,将城市更新与产业植入相结合,促进上海石库门建筑群的文化内容导入和城市活力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属于上海的海派记忆得以传承延续,形成了独特响亮的文化品牌及未来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