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区的污水处理工艺
zf3152425
zf3152425 Lv.3
2005年01月30日 12:23:45
只看楼主

本人参加工作至今已有6年,设计至少40个以上地埋式污水处理项目,原先使用的酸化水解(加填料的)+接触氧化+斜管沉淀工艺发现有一些问题:1.COD能达标,一般在40~80mg/L左右,但BOD难以达标,通常在20~30mg/l2.氨氮通常在20~40mg/l,离达标很远后来用了一些活性污泥工艺,但沉淀效果有问题,调试不易再后来用了一些CASS工艺,发现运行仍然不理想大部分问题是COD达标易,BOD达标难,氨氮达标更难,长时间没有排放剩余污泥导致出水悬浮物增加,且带黑色。剩余污泥处理在生活小区中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人参加工作至今已有6年,设计至少40个以上地埋式污水处理项目,原先使用的酸化水解(加填料的)+接触氧化+斜管沉淀工艺发现有一些问题:
1.COD能达标,一般在40~80mg/L左右,但BOD难以达标,通常在20~30mg/l
2.氨氮通常在20~40mg/l,离达标很远
后来用了一些活性污泥工艺,但沉淀效果有问题,调试不易
再后来用了一些CASS工艺,发现运行仍然不理想
大部分问题是COD达标易,BOD达标难,氨氮达标更难,长时间没有排放剩余污泥导致出水悬浮物增加,且带黑色。剩余污泥处理在生活小区中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上现象几乎困扰了我多年,欢迎各位高手指点并推荐较好的处理工艺。
免费打赏
hjw965
2005年01月30日 21:09:49
2楼
难。这样行不行-----酸化水解(加填料的)+接触氧化(A/O)+斜管沉淀工艺。
回复
louis
2005年01月31日 10:28:54
3楼
这种工艺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应该是可以达标了,我想调整工艺参数应该可以达标。
针对BOD不能达标的问题,可能是设计流量的确定有问题,可能是设计中没有考虑氨氮的去除,地埋式的处理设备管理起来本来就不方便,如运行管理不到位,也会使水质不能达标。
回复
kede-1
2005年01月31日 10:45:57
4楼
生活污水一般不要水解酸化
我现在做的地埋式的是没有水解酸化的
但好氧我是放大了
沉淀池中也加了斜板的
回复
zf3152425
2005年02月01日 14:37:38
5楼
其实设计参数无非就是曝气量和停留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实际曝气停留时间通常都大于设计停留时间(4~10小时),曝气量对于项目来说是不会不足的。可能是曝气系统的设计有问题,过去大部分选用水下曝气器,由于产生很大的水流导致刮膜困难。
回复
xiaoqi
2005年02月23日 10:20:43
6楼
我也学习学习吧,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是能够多懂些东西还是有用的
回复
zhlqqoo
2005年03月17日 15:28:45
7楼
生活污水前处理前面不是都有化粪池吗?所以我觉得不用在水解酸化了。如果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化,剩余污泥的量应该不是很多吧,可以将这些污泥回流至调节池,让它自己消化掉。大家认为如何?
回复
hustlcb
2005年03月18日 09:34:42
8楼
氨氮超标及剩余污泥黑色,一般是供氧有问题:氨氮转化不足。COD达标可能是C源有问题,仔细检查检查
回复
jet.xu
2005年03月18日 13:28:21
9楼
小区生活污水一般水量不大 cod值亦不高 所以赞成7楼的观点
不过个人认为还是倾向于用物化方法处理~~~~~~~~
回复
liji9631
2005年03月19日 12:25:55
10楼
7楼的兄弟,在调节池中可能消化污泥吗?第一次听说。
调节池的作用是什么?调节水质、水量的吧。
回复
clarkhit
2005年03月19日 13:05:15
11楼
按照楼主说的
BOD和氨氮都属于好氧段生物处理的范围
是不是好氧部分处理的不够,比如生物量不足、水力停留时间不够、污泥龄过短类似方面的问题那
剩余污泥分散处理可能性不大,只有储存-运送统一处理的途径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